政治
焦點

「省電與發電效益一樣」 立委:別講到電力就要核能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召開「節能作法不容扭曲!智慧能源調度與需求面解方」記者會。(圖/周志龍攝)

立委洪申翰今(4)日與專家學者開記者會指出,在淨零時代推動能源轉型,要兼顧供電穩定、成本效益,每一度電的能源效率都該斤斤計較,電力政策也有新思維,節省一度電、跟發一度電的效益是一樣的,節能、智慧能源及需求面解方。針對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提出「一縣市一核電廠」,洪申翰呼籲各黨派關心淨零永續、不要缺電的人,都該聽聽這些新做法,而非講到電力就講核能。

洪申翰指出,在野黨立委一再指稱台電推動需量方案、需量競價是「缺電」、「限電」,這是根本性錯誤的看法。國際能源總署(IEA)已經把節能列為「第一能源」,節一度電的效益和發一度電是一樣的,針對需求面管理,這些是各國都採行的電力調度措施,台灣則是從1980年代就開始推行。

中華大學許志義教授指出,傳統上,為了避免道德風險,電力公司傾向蓋很多電廠,但成本都會轉嫁用戶,閒置的資產愈多,反而對財務是負面的影響。在1980年代前,台電的備轉容量曾經超過45%,表示全台用電最大瞬間,仍然有45%的電廠是閒置的;當時台電被罵很慘,近年來台電的備轉容量降低,搭配電力調度,其實是要給台電鼓勵,不是打擊它。他強調,台電需量競價一度電10元,對於尖峰時段的負載調度來說,其實是合理的價格;負載一年8700小時,尖峰的調度頂多100多個小時,不是時常為之。

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候補理事鄭智文表示,他參與台電需求面管理超過六年,台電在15個月內,執行了超過75次的調度,累積了253MW需量、171MW儲能系統,參與業者超過48家,年底平台能量還可能有機會翻倍。節能不再只是減少用電,是在不影響生產及營運的前提下聰明用電、彈性用電,舉例來說,冷凍空調、金屬加工、科技業等等不同行業,依循不同的製程習性,透過工具服務,以多元解決方案達成不同程度目標,分別節省了1至10%的用電量。

能源服務管理顧問王茂榮說,台灣根本不缺電,缺的是節約能源。他指出,台達電宣示五年要節電50%,調整洩漏損失、生產製程等不必要的損耗後,每年節電1億9,000萬度。第一階段不一定要投資設備,單單透過管理的落實,減少虛耗,就能有很大的效益,節能還有極大潛力,對於還沒投入功夫在節能上的企業,30%的目標是一定可以做到,更可以提升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