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問題多!台進口牡蠣9成來自越南 近期2批砷含量超標逾5倍
記者:中國時報游念育、林周義、廖素慧 | 2023-05-06 06:24
食藥署證實2批從越南進口牡蠣驗出砷含量超標,已將產品退運或銷毀。圖為市售牡蠣,非新聞事件。(圖/中國時報鄭任南攝)
台灣食安問題頻傳,衛福部食藥署日前公布,越南進口牡蠣檢出重金屬無機砷超標,民進黨立委林俊憲5日指出,台灣進口的牡蠣9成來自越南,市占率非常高,卻驗出砷含量超標5倍,讓消費者陷入食安危機。蚵農說,近幾年越南牡蠣進口量愈來愈多,不但未標示產地,還混充本地蚵,打亂市場,加上官方抽驗量相對少,真的憂心又無奈。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簡任技正吳宗熹表示,今年1月以來,共輸入1142公噸的越南牡蠣,計有624批,其中2批重金屬「無機砷」檢出2.7mg/kg、1.3mg/kg,等於超標5.4倍、2.6倍。
林俊憲表示,國產牡蠣的品質好,從養殖端到消費端皆把關嚴格,但部分業者看上越南牡蠣每台斤60元至80元的利潤,比國產牡蠣每台斤僅30元的利潤高,因此自越南進口牡蠣從2017年150公噸,暴增至去年已超過3023公噸,增加了20倍,嚴重衝擊國內牡蠣養殖產業。
他表示,全國牡蠣產量自2017年到2021年,從年產2萬3000多公噸減少到1萬8000公噸,減幅達23%。受影響最深的台南,牡蠣年產量從4266公噸銳減到2144公噸,減產50%,年產值也從近8億元減少為3億元。
林俊憲強調,如今越南牡蠣被驗出砷含量超標,如果沒有標示產地,一般民眾難以分辨,政府不嚴格查驗,將造成國人食品安全隱患。他要求,從源頭把關進口牡蠣,食藥署應積極和地方政府、漁會合作,加速落實產地標示,讓消費者在購買時,能夠清楚知道所購買的產品來源。
食藥署北區管理中心副主任林旭陽表示,牡蠣都是系統性源頭管理,要符合台灣規定,並附產地證明和當地衛生證明,已將越南牡蠣調整成第二級管理。食藥署南區管理中心副主任蔡佳芬指出,陸續啟動市售牡蠣產地標示聯合稽查專案,透過跨部會合作查核,督導業者落實產地來源正確標示。
林旭陽說,2018年至今,有19批越南牡蠣不合格,其中諾羅病毒14件、重金屬4件、A肝病毒1件。已在去年加強對越南牡蠣的抽批檢驗,提高到20至50%,若再檢出1件不合格產品,就會採取逐批查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