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陷阱2/醫療糾紛消保官難插手 專業人士建議看牙最好「從一而終」
記者:莊曜聰 | 2023-05-18 06:00
資深牙醫師建議,植牙前要慎選信得過的醫療機構,若有疑慮,也可向牙醫師索取植牙品牌等資訊備用。(圖/報系資料照)
面對缺牙問題,可用傳統的活動假牙、固定式假牙以及人工植牙方式處理,其中植牙的功能可達自然牙9成以上,但價格較高,且無健保補助,隨著近年植牙風行,也衍生不少相關問題。有民眾花了大錢植牙後,因改換住家附近的別家診所診療,13年後植體需維修時才發現自己的醫療記錄已被銷毀,當初植體的品牌也不得而知,根本不知該用什麼零件維修,讓他頓時成為「植牙孤兒」,大嘆「植牙眉角有夠多!」
林先生與林太太原先在南市永華路上某家牙醫診所就醫,因為蛀牙問題拔除後,在醫生建議下選擇植牙,2人在近2年的時間總共做了8顆牙,後來林先生經友人介紹轉換到住家附近的診所就醫,並告知原先診所的牙醫師,同時索要相關收據證明,該名牙醫師以診斷證明書代替,並寫明林先生夫妻「主動與本院終止醫療關係。」
林先生與太太在原先牙醫診所植牙,過了13年出狀況要維修,卻因更換診所就醫,又超過年限未回診留下紀錄,事後想索要相關資料又被打槍,讓林先生痛批「診所又不是倒閉,怎麼可以不給資料!」他質疑現在就醫不只紙本資料,連電子病歷都有,怎麼會沒有紀錄,一怒之下向台南市衛生局提出檢舉。
事實上,《醫療法》中有規定,醫療機構病歷至少保存7年,電子病歷則是5年,此外對於逾保存期限病歷,銷毀方式應確保內容無洩漏之處;而夫妻倆距離上次到該診所看診,已經有10年時間,因此原診所銷毀林先生夫妻的病歷並未違法。
南市衛生局回覆林先生,除了提到原診所並無違反相關規定外,也建議林先生可循消費者爭議申訴、區公所調解會、台南地院民事調解庭等其他合法管道處理,但目前林先生還在考慮,尚未決定要如何爭取權益。
有消保官透露,醫療糾紛並不在消費爭議申訴範圍,加上也沒有定型化契約規範,因此比較難以調處,但近年來醫療行為如醫美、植牙等相關爭議不少,消費者申訴多為價格與提供服務不符、後續維護衍生問題等,有時消保單位也會介入處理,但案件仍須透過管理醫療單位的衛生機關審視,多半會就有無違法部份來處理。
資深牙醫師指出,植牙品牌眾多,且有專業性考量,代理商多半專攻單一品牌,與消費性產品不同,目前全台醫院及診所使用的植牙品牌估計就有上百種,彼此之間無法通用,光是用來固定的螺絲接頭就不一樣,而且不像修理汽車,零件叫得到就能修,的確有經驗深厚的牙醫師,透過X光片可以判斷出植牙品牌,但這畢竟是極少數,加上有判斷錯誤的風險,通常還是以專注自家品牌為主,對於來自各處診所、使用不同植體的患者,多數醫師經過思考後大多仍會建議患者回到原來的診所進行維修處理。
資深牙醫師建議,植牙畢竟還是醫療行為,價格不應該是第一考量,而是技術與醫病間的熟悉度,若真有需要更換醫師或醫療機構,可以向醫師要求提供植牙品牌等相關資料,且牙齒原本就是消耗品,不管是否花大錢植牙,後續的口腔護理保健,才是真正的關鍵,其實「從一而終」是較好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