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綜合

氣候變遷傳染病傳播風險增 埃及斑蚊恐北漂

衛福部報告提及近年來台灣的埃及斑蚊呈現北移擴張的趨勢,推測未來登革熱的中、高度風險區會隨之增加。圖為台中市衛生局人員加強登革熱清消。(圖/台中市政府提供)

全球升溫,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測,危害性節肢動物在全世界分布上有往高緯度與高海拔移動的趨勢,最大原因可能來自於病媒生物分布區域的擴張。而衛福部在最新一期「健康領域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中指出,隨著病媒生物分布區域的擴張,傳染病的傳播風險可能會增加,並提及近年來台灣的埃及斑蚊呈現北移擴張的趨勢,推測未來登革熱的中、高度風險區會隨之增加。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所名譽教授金傳春表示,登革熱為病媒傳染病,氣候變遷對蟲媒有很大影響,且依過去研究指出,登革熱與境外移入及氣象條件息息相關,因此要阻絕登革熱首先要從阻絕境外移入,並透過天氣監測高溫及降雨量及早因應,但她也說,如果因為氣候變遷使埃及斑蚊擴散至中部區域,恐怕會使病例更加嚴重。

台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理事長白秀華說,登革熱可由白線斑蚊及埃及斑蚊傳播,埃及斑蚊因其天性敏感,較易傳播登革熱,因此為登革熱防治重點,目前埃及斑蚊區域仍在北迴歸線以南,未來也可能會因氣候變遷等因素北移。

不過,環保署氣候變遷署籌備處調適組副組長葉信君表示,依2022年調查,目前埃及斑蚊分布最北仍在台南新營,為驗證埃及斑蚊分布推估結果,今年將針對台灣南部特別是雲林縣以南調查,至於白線斑蚊分布也尚待今年再驗證結果。

而依衛福部「因應氣候變遷之健康衝擊政策白皮書」發現,台灣數周前的高溫將使未來幾周後的登革熱、恙蟲病、日本腦炎、腸病毒重症、桿菌性痢疾、類鼻疽及鉤端螺旋體的發生風險增加,尤其登革熱甚至可達7倍。

白秀華則指出,當天氣變熱後,昆蟲密度可能會增加,一旦達到某一標準時,生物反而無法生存,不過氣候變遷、生物演化等尺度較大,還需要持續性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