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評論

【泰公開講】劉泰英:借鏡日本 拚觀光別靠撒錢

【泰公開講】劉泰英:借鏡日本 拚觀光別靠撒錢(圖/中時資料庫)

上周日本來台旅客首度突破二百萬人大關,顯示近年台灣從擬定政策到民間觀光從業人員品質,都有長足進步,但距離「觀光大國」仍有漫漫長路要走。近五年,日人來台人數約增加五成,反觀赴日台人卻大增五倍,雙方逆差二百八十六萬人,可見現階段台灣撒錢補助國際旅客的手法,終非長久之計。如何吸引更多觀光客來台消費,政府必須努力動腦筋。

根據行政院交通部統計,二○一五年到二○一八年日人來台人數,分別是一百六十二萬人、一百八十九萬人、一百八十九萬人到一百九十六萬人;台人赴日則分別是三百七十九萬人、四百二十九萬人、四百六十一萬人到四百八十二萬人。兩國觀光逆差嚴重,而且台灣旅客到日本觀光的人數,每年還以三十萬到四十萬人穩定成長。

日前我到日本北海道旅遊,造訪十幾年前去過的洞爺湖,赫然發現周邊景觀已完全改變。二○○八年,八大工業國家高峰會(G8)舉行地點的洞爺湖溫莎酒店,以及一座G8紀念館,更已成為熱門觀光景點。北海道雖已享有觀光盛名,但每年建設還是不斷推陳出新,不難看出當地政府拚觀光的企圖心。

台灣阿里山及日月潭的天然美景,絕對不輸洞爺湖,但台、日投資觀光的預算也不成比例。此行我還參觀了札幌Outlet,除了占地廣闊、環境幽雅,甚至還有會講中文、韓文的店員,凸顯這些商場瞄準的就是國際旅客,「全室內」的設計保證旅客消費不受天氣影響,Outlet周邊有不少旅遊景觀,很值得台灣參考。

放眼亞洲國家中,與日本有「觀光逆差」者不只台灣,大陸及韓國都有類似狀況,也都在努力扭轉鉅額觀光逆差。事實上,去年到日本旅遊的外國旅客人數有三千一百一十九萬人,創下歷史新高,總消費額則約四兆五千二百億日元(約新台幣一兆二千八百一十八億元),相當於日本GDP近○.八%,雖已稱霸亞洲,但距離歐美「觀光大國」還有段距離。

二○一二年,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第二次執政時喊出「觀光立國」口號,放話在二○二○年以前,讓訪日旅客人數突破四千萬人,消費額達八兆日元(約新台幣二兆二千六百八十八億元)。

安倍不僅喊口號,也有具體作為,包括陸續放寬對大陸及東南亞等各國旅客的核發簽證標準、開放部分國家免簽;各地的交通、公共設施、政府觀光宣傳網站和文宣品,也都有中文、英文及韓文指示,再加上日本寬鬆貨幣政策,讓日元長期貶值,許多外國旅客感受到日本旅遊比在本國消費還划算。  

反觀台灣一直喊拚觀光,但是否也有相同企圖心與具體方針、行動,可能很多民眾心中都有問號。

(劉泰英口述、薛孟杰記錄)

口述/劉泰英 1936年生,美國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博士。在李登輝總統時期,以中華開發董事長頭銜,出任國民黨投管會主委,與李前總統關係密切,外界當時也以財經國師、國民黨大掌櫃等稱號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