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戰AI不悲哀2/軟硬整合將刺激需求大爆發 軟體+網路成台灣產業另一個未來
記者:李宜儒 | 2023-08-15 06:00
台廠在軟體布局相對較硬體少,聯發科是台廠中主要的AI軟體廠。(圖/黃威彬攝、翻攝自聯發科官網)
「AI的發展何時才會全面爆發?目前所見,主要是在醫療應用較多,我預估大概再5年,當大型模型發展得越來越完整,軟硬體的整合也更加順利,屆時就是AI應用大爆發的時候。」富鑫創投董事長邱羅火說。
近期的AI族群成了大怒神,來不及退場因而違約交割事件開始出現,就像2021年的航海王一樣,而證交所資料顯示,8月2日就有緯創(3231)的違約交割案,金額達4800萬元,是今年最高的案例。看到這樣的狀況,邱羅火也感嘆,台股現在的當沖比重40%,這些資金只是在股票市場游移,這不是好現象。其實AI趨勢才剛開始,過多的當沖反倒容易害了投資人,也沒有讓公司取得需要發展的資金。
「台灣科技業的專長在硬體,AI的興起,台廠是確定可以吃到商機,從晶圓代工、半導體封裝、散熱、系統組裝等,都是雨露均霑。但是唯一可惜的是,台灣軟體人才不夠,產業發展實力不足。」邱羅火在1995年成立富鑫創投,投資近400家國內外公司,從創投業的角度來看AI發展。
因為台灣過去30-40年,都把資源放在電子業,忽略的軟體的重要性。從個人電腦到手機,硬體科技的發展已經到了頂,要有更多變化的空間有限,接下來是要比應用,也就是軟體,發展產業需要人才庫,台灣現在應該要多加培育軟體人才。
現在的生成式AI最終的資料還是在雲端,使用者利用手機或電腦將需求輸入後,再由系統到雲端資料庫去尋找、收集,再傳回來。這中間的過程,是可以靠軟體來補上。「軟體加上網路,將是台灣產業的另一個未來。」邱羅火說。
至於台灣有哪些新創軟體相關公司有機會?智璞產業趨勢研究所執行副總兼科技中心主任林偉智告訴CTWANT記者說,台灣其實有許多值得期待的後端公司,如竹間智能科技、萬達人工智慧科技、網資科技、韜睿軟體,華碩(2357)旗下的台智雲等。
竹間智能科技成立於2015年,由前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簡仁賢所創辦,研發具有情感識別能力的對話機器人,其主力解決方案之一為自然語言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理解平台,提供長文字的自然語言處理功能及應用解決方案。目前客戶主要在銀行、保險、教育及零售業。
萬達人工智慧科技成立於2017年,業務範圍包括影像辨識、聲音辨識、NLP 、大數據分析等領域,其NLP技術的主要應用情境之一就是虛擬實境(VR)或是混合實境(MR)。
網資科技的成立時間則為2019年,其NLP技術則是應用在關鍵語句分析,可根據逐字稿內容,判讀分析師的情緒,偵測可能的風險因子,進而做到市場風險控管預警。
韜睿軟體的成立時間亦於2019年,透過AI電腦視覺與自然語言處理,將企業內過往需要人工登打作業的表單,可以快速進行文字辨識(OCR)作業,進行紙本數位化並提取重要內文進行文字分析與處理。
台灣智慧雲端服務則為華碩轉投資公司,成立於2021年,運用台灣AI雲TWCC平台服務,協助產業快速取得高效益、低門檻的AI智慧應用及雲架構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