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大陸

出口金額占近8成!陸對台聚碳酸酯課徵「反傾銷保證金」 最高22.4%

大陸商務部對台灣「聚碳酸酯」開徵16.9%至22.4%「反傾銷保證金」,「聚碳酸酯」應用範圍廣泛,包括行李箱、桶裝水瓶、車頭燈罩、手機殼等。(圖/中新社)

大陸商務部公告,自今(15)日起,對台灣地區的「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簡稱PC)開徵16.9%至22.4%的「反傾銷保證金」。根據我財政部統計,聚碳酸酯去年出口金額約10.6億美元,其中8.3億美元、78%是出口到大陸。大陸專家指出,大陸已有多家企業具備生產聚碳酸酯產品的能力,台灣被課徵反傾銷稅後,台灣相關產品在大陸就失去競爭力。

大陸商務部在去年11月30日公告,對原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展開反傾銷立案調查。聚碳酸酯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無定性熱塑性材料,應用範圍廣泛,包括桶裝水瓶、嬰兒奶瓶、樹脂鏡片、防彈玻璃、車頭燈罩、行李箱、手機機殼等。大陸商務部昨日公告,調查機關初步認定,被調查產品存在傾銷,令大陸聚碳酸酯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自8月15日起,大陸進口經營者在進口各台灣公司生產的相關產品時,應向大陸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

公告指明對台灣企業徵收保證金比率如下:台灣化學纖維與台灣出光石化皆為16.9%、奇美實業17%、奇菱科技17%及其他台灣地區公司22.4%。

香港經濟通網站引述大陸專家指出,台灣出產的聚碳酸酯被徵收反傾銷稅後,大陸早有多家企業可以生產相關產品,將很快吃掉台企的市占率;一旦台企失去大陸市場,其他地方也很難有競爭力,整個產業將面臨生存危機。

經濟部說,台化、奇美實業等已在大陸設廠,可供應大陸市場。短期將協助廠商蒐集有利證據、找律師因應;長期來看,大陸聚碳酸酯業者產能利用率僅約5成,意味PC在陸競爭激烈,已是紅海,工業局會輔導業者,著手產品差異化,如發展車燈材料等,以搶攻其他海外巿場發展。被點名的台化及台灣出光石化董事長洪福源認為,可能是稽查過程有誤會,目前為初裁,將會在中方複查時解釋清楚。因PC並非台化主要產品,加上台化過去幾年持續推動產品高值化,對營收影響不大。

大陸商務部今年4月12日公告,對台灣禁止自大陸進口的2455項產品展開貿易壁壘調查,剛好是蔡英文總統出訪過境美國後不久,公告當天是民進黨提名賴清德參選2024總統之日。商務部這次公告剛好賴清德過境美國之際,時機頗為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