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最新

日本最快明午排放核處理水 大陸研究:預估1200天覆蓋北太平洋

日本政府排放氘核廢水在即,引起大陸、韓國上至官僚下至民間的不滿。(圖/達志/美聯社)

日本政府拍板明(24日)排放氘核廢水(即ALPS處理水,又稱核處理水)入太平洋,負責執行作業的東京電力公司(Tokyo Electric Power Co, TEPCO,以下簡稱東電),最快將在台灣時間當天12時左右開始動作,並在27日也會偕同當局公布海洋測得的氚濃度。不過,針對排放氘核廢水,此前就已引起大陸、韓國上至官僚下至民間的不滿,其中陸媒引述北京清華大學2021年實驗的結果,指出「核污水240天到達中國沿海,1200天覆蓋北太平洋」,引起輿論譁然。

綜合日媒報導,由於福島第一核電廠2011年3月11日受到地震影響,引發爐心熔毀,當時被用來冷卻反應爐的水,經由淨化裝置去除氚以外的多數輻射物質,成為氚核廢水,並被當局下令排入太平洋。

這些總量超過100萬噸的氚核廢水,目前尚待測量氚濃度是否稀釋到預期水準,預計明日上午出爐之後,外加氣象條件無虞,會在台灣時間當天12時左右執行排放作業,預計用時17天排放當中的7800噸,直到2024年3月底前的理想排放量是3萬1200噸。此外,日本政府最快27日公布測量到的海洋氚濃度。

眼看東電排放氚核廢水在即,陸媒《澎湃新聞》引述北京清華大學刊登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的研究,指出「核污水240天到達中國沿海,1200天覆蓋北太平洋」,引起輿論譁然。

北京清華大學前年針對「汙水排放」進行「核廢水在太平洋擴散機理」實驗,模擬福島氚核廢水排放過後的情況,其中宏觀結果顯示,氚核廢水排放後經240天,就會到達大陸沿海,1200天後將抵達北美沿岸,從而透過洋流幾乎覆蓋整個北太平洋。

同時,汙染物也會隨著時間推移擴散北美海域,2400天之後,造成的影響會比東亞海域來得嚴重。其中美國聖地牙哥附近的汙染物,到了第4000天的濃度約為0.01個單位,已是日本宮崎縣的3倍、大陸上海市的40倍左右。該項研究意即氚核廢水排放前期,主要影響東亞水域,後期則是北美海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