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育率持續低迷 網紅Cheap分析「少子化原因」:1時期生7人
編輯:林則澄 | 2023-09-05 15:15
(示意圖/Pixabay)
台灣出生率持續低迷,越來越多民眾不婚甚至不生。網紅Cheap表示,台灣婦女1950年代平均生7人,後來逐年下滑,透露其中一個因素就是教育普及,自從1968年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女性地位逐漸上升,且對職涯規劃具有一定想法,而在擇偶方面變得更加嚴謹、晚婚,導致生育率越來越低。
Cheap指出,全球出生率名列前茅的國家,大多位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每名婦女平均生育5胎以上;台灣過往有段時間平均生7人,到了2023年出生率卻只有1.09,「短短50年,生育率從第一到最後,也是另類的台灣奇蹟。」
究竟什麼原因讓台灣在50年內少子化加劇,讓年輕人多半不想生育?Cheap表示,國民政府1945年10月接收台灣之際,人口約有600萬人,到了1948年底大量軍隊撤退來台,總計移入120萬人,而在鼓勵生育的政策之下,台灣婦女1950年代平均生7人,成為當時世界第一名,總人口數1958年更是突破1千萬人。不過,時任政府1971年開始節制生育,自此台灣人口一路下降,1983年降到平均每名婦女生2.1胎,直至2022年台灣只有13.8萬新生兒,再創歷史新低。
Cheap表示,1950年到1980年,由於台灣面臨產業轉型、都市化、人口從農村轉往工業區、都市發展,大家庭比例下降,小家庭因無其他家人幫忙照應孩子,生活開銷變大、養兒壓力加劇,年輕人怕負擔不起所以不敢多生,以往「養兒防老」的觀念逐漸破碎,加上許多海外留學菁英直接在當地落地生根,以致台灣人口外流,只剩年邁的父母留在台灣。此外,1968年時任政府推行9年國民義務教育,教育水準提高使得生育率降低,除了就學支出增加、無法貢獻勞力負擔家計、較會讀書的孩子一路朝高學歷邁進,上述情況也延後民眾結婚生子時間,女性則因教育有了不同人生規劃、實現財務自主,不必仰賴婚姻證明個人價值,導致生育率下降。
Cheap續稱,1980年到2000年,由於台灣1990年代產業再次轉型,使得到達生育年齡的婦女害怕投入家庭,就會失去職場競爭優勢,所以選擇少生或者不生,外加越來越多女性經濟自主不必依靠丈夫,因此離婚率跟著上升,而在擇偶條件相較過往更加嚴苛,導致晚婚與不婚,加上雙薪家庭收入高,少有時間照顧孩子,寧可重質不重量,採取少生精兵政策。他也提到,台灣出生率2000年前還高於新坡、日本,近20年來卻持續下滑,且有低薪高房價、育兒環境不友善,25歲至44歲的適婚人口已有一半的人未婚。
最後,Cheap指出,若想解決台灣少子化問題,特效猛藥是開放移民、擴大外籍配偶比例,再者就是發錢給福利。他以德國為例,當地小孩從出生到18歲,每月可領新台幣7000元至8000元,孕婦還有14週的有薪產假、14個月育兒津貼,更有友善的育兒環境,以及安全、便利育兒設施,像是廣設的人行道、托兒所、親子活動場所等讓父母安心照顧孩子。
Cheap並指,許多歐美國家,歧視孕婦的企業與上司將遭處罰,可能面臨牢獄之災、勒令停業、大眾抵制、天價賠款。他也強調,強硬處罰措施不僅有效保障孕婦權益,也會鼓勵更多人生小孩,希望以此呼籲政府督促企業提高勞工薪資、房價合理化,才能減輕父母負擔,且讓年輕人敢婚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