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健康

紙吸管藏癌3/滲血海龜催生環保限塑商機 不要再買了!重複利用才正確

15公分長的塑膠吸管卡在海龜鼻子哩,滲血的畫面震撼全球民眾,也讓環保議題成為顯學。(圖/翻攝自Leatherback Trust臉書)

2015年哥斯大黎加岸邊一隻海龜成為全球焦點,因為牠鼻子內卡了一根15公分長的塑膠吸管,使牠不斷流著鼻血,那一刻喚醒大眾環保意識,也催生出巨大的限塑商機。仔細想一想,為了取代一次性塑膠製品,你是不是買了更多環保杯、環保手搖杯帶、環保餐具?專家表示,如果沒有重複利用這些產品直到它壞損,那就失去環保意義,也依舊救不了海龜。

近日因紙吸管含致癌成分,而讓環保議題再成焦點,資源循環署表示,禁用塑膠吸管的初衷是希望民眾盡量不要使用吸管,可採直接喝的方式,若有需要也應是使用不鏽鋼或玻璃吸管,「因為它們可以一再使用,不是用過就丟。」但許多消費者因此購買許多相關商品,舉例來說,台北、新北於去年12月、今年5月起開始在連鎖超商速食禁用一次性塑膠杯之後,momo電商平台發現單月環保杯業績瞬間增加4成。

不只如此,周邊商品如環保手搖杯袋、吸管等也都賣得嚇嚇叫。根據外電報導,自從2015年塑膠吸管成為眾矢之的後,全球光是一年的拋棄式紙吸管的市場就高達16億美元。就連蘋果iPhone也改採環保再生材料,業界評估將引爆數千億元的環保商機。

但回歸到根本,卻有許多民眾不曉得正確的資源回收方式,根據環境部調查,在一般垃圾中有超過4成的可回收資源,包括廚餘、塑膠、紙類、紙製容器通通都被裝在一起丟棄。除此之外,最常見的錯誤方式還有錯誤分類,以1杯手搖飲料為例,紙吸管是一般紙類回收;可生物分解PLA吸管則歸屬於可堆肥處理;塑膠封膜PET應丟棄在塑膠類;淋膜紙杯則是廢紙容器類。

2022年4月環保署規定連鎖超商、速食、飲料、超市等通路外帶飲料不得提供「一次性塑膠杯」,也以降價方式鼓勵消費者自備環保杯。(圖/趙文彬攝)

華紙纖維材料事業部總經理陳瑞和受訪時表示,由於手搖飲料杯分類方式過於複雜,不免讓人覺得麻煩,所以最後的結果往往就是整杯丟在一般垃圾類,若能推廣使用不含塑的全紙商品,「從紙封膜到全紙回收杯,民眾只要和過往一樣,整杯丟入『紙類』回收桶,循一般廢紙回收管道處理,就能減少後端回收商的成本與工序,避免因回收不當造成二度污染。」

另一個常見的資源回收錯誤是沒有倒掉剩餘的食物液體,資源循環署表示,先倒掉殘留食物與液體、並且稍微沖洗,可以讓後續的回收更順利,也不會污染其他回收物品,「不要留下過多食物殘渣,但也不必洗到非常乾淨,因為後續都會經過專業處理,只要好好分類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