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健康

中醫大附醫獲選「全球最佳智慧醫院」 長庚跨院研究「B肝治療邁新里程碑」

林口長庚及基隆長庚的肝病研究中心跨院合作,針對1,087位肝硬化病人進行長達十年的治療追蹤,結果證明固定療程相對於長期服藥,肝癌發生率減少50.3%,病毒的清除率更超過12.8倍,肝病死亡風險亦減少67%。(圖/報系資料照)

外媒《Newsweek》(新聞周刊)以及著名數據資料庫Statista盛大舉辦「2024年世界最佳智慧醫院(World’s Best Smart Hospitals 2024)」最新評比成果於台北時間9月13日晚間出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上榜,獲選全球最佳智慧醫院。這也是今年六月榮獲國際智慧醫療頂尖大獎:「2023 HIMSS戴維斯卓越獎( HIMSS Davies Award of Excellence)」之後,中醫大附醫再獲全球醫療專家評選,榮獲世界頂尖智慧醫院前330強,臺灣名列前二,私立醫院龍頭寶座,位居第一。

由周德陽院長領導的團隊開發的三大智慧醫療平台「智抗菌平台i.A.M.S」、「遠距AMI平台」以及「智慧肺護守ARDiTeX」,成功提升患者存活率20%,拯救更多重症患者。中醫大附醫獲HIMSS 2022數位健康指標DHI全球前三及2023的HIMSS戴維斯卓越獎等國際智慧醫療頂尖大獎,成為唯一獲得戴維斯卓越獎的台灣醫院,也是今年唯一來自亞洲獲此殊榮的醫院,並受到400多家國際媒體的報導。

中醫大附醫致力於將臨床數據訊息分析,推動與改進照護流程,是獲得國際評審肯定的關鍵:「遠距AMI平台」利用救護車AI輔助系統到院前檢測出心肌梗塞病患;「智抗菌平台i.A.M.S」結合人工智慧提升病人存活率23.7%;加護病房創建「智慧肺護守ARDiTeX」,讓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病人提高20%存活率。此外,智海系統 (gHi system) 的推出,使病歷記錄更高效,同時致力結合「虛擬健保卡 X 中國醫點通」,讓民眾就醫流程得以一支手機打通關。

另外,台灣B肝治療再現重大突破!林口長庚及基隆長庚的肝病研究中心跨院合作,針對1,087位肝硬化病人進行長達十年的治療追蹤,結果證明固定療程組病人相對於長期服藥組病人,不但肝癌發生率減少50.3%,病毒的清除率更超過12.8倍,肝病死亡風險亦減少67%。這項成果可望繼續引領B肝治療邁入新里程碑。

長庚醫院這項全球矚目的固定療程B肝治療的研究成果,是目前樣本數最大、追蹤年代最久、最具說服力的研究,近日已獲肝臟學頂尖期刊「肝臟學(Hepatology)」接受並準備刊登。固定療程B肝治療最早是由在國際B肝研究領域有極崇高地位的中研院院士廖運範教授在2000年「亞太B型肝炎指引」提出,歐美肝病學會2016年起跟進,研究團隊成員包括林口長庚肝病研究中心簡榮南教授、鄭文睿教授、陳益程副教授、基隆長庚肝病研究中心林志郎教授。

簡榮南教授表示,目前B肝的口服抗病毒藥物,僅只抑制病毒繁殖,無法有效清除存在肝細胞核內的病毒基因體(cccDNA)。反觀宿主的免疫功能,是目前清除cccDNA的唯一利器。有趣的是,在健保規範之下的藥物固定療程治療後停藥,若是發生肝炎復發,剛好給宿主一個機會產生自發性免疫病毒清除。

為進一步證明固定療程的安全性及療效,林口長庚及基隆長庚的肝病研究中心跨院合作,針對1,087位服用口服抗病毒藥物的B肝相關肝硬化病人進行長期追蹤研究,其中494位為固定療程組,593位為長期服藥組。在平均追蹤10年後結果顯示,固定療程組的肝癌發生率比長期服藥組低(15.7%比26.8%),肝病死亡風險亦減少67%,同時固定療程組的病毒清除率也高過長期服藥組12.8倍。

53歲的肖先生是B肝帶原者,在48歲時因反覆肝炎發作而接受肝臟切片檢查發現有肝硬化,開始接受3年口服抗病毒藥物治療,2年半時間都穩定處在病毒完全偵測不出的狀態,在與醫師討論後進行停藥與密集追蹤,在停藥第8年正式消失並隨後出現抗體。超音波也從原本肝硬化的表現在停藥第二年後逐漸有改善,第9年時已看不出有肝硬化的跡象,彈性纖維超音波也顯示輕度纖維化(第一級)。

廖運範院士表示,這項研究結果給了固定療程B肝治療重量級的證據,比起長期服用藥物,姑不論金錢的耗用,服藥的不便,光是可大幅減少肝癌,增加病毒清除及增加病人存活,就應相信,B肝固定療程的證據強烈顯示,此治療方式會給病人帶來最大的好處。院士也提醒所有B肝患者,應定期追蹤,生活作息宜正常,需服藥治療者,應遵從醫囑服藥,一旦停藥,更應遵從醫囑定期追蹤,如此雖有B肝,仍可過著彩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