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進校園2/大學生「乾淨好審核」!無卡分期騙術再起 破解方法曝光
記者:陳孟萱 | 2023-10-27 06:00
學生A男指出,主嫌透過某系學會人際脈絡層層進行詐騙,除了逢甲大學還陸續傳出嶺東、靜宜等校有人受害。(圖/本刊攝影組)
去年一名男大生洗腦同學無卡分期買哀鳳手機,再交由他變賣,誆稱每支最高可賺5千元,當時登上新聞版面引發熱議,近來無卡分期詐騙又出現還大舉入侵校園。受害學生A男(化名)指控詐欺前科犯林男勾結手機行設局,以投資哀鳳手機和電腦誘騙學生簽下無卡分期契約,結果非但沒拿到手機和電腦還背了一身債,除了逢甲還有嶺東、靜宜等學校也傳出有學生受害,目前警方已組成專案小組偵辦中。
逢甲大學生出面控訴,詐騙主嫌林男勾結特定手機行,將黑手伸進逢甲大學進行「無卡分期」老鼠會詐騙,以「簽約立刻拿5千佣金、不用支付分期款,賣掉手機電腦後還有分潤」為話術騙學生,之後林男再丟出「揪下線」誘餌,介紹費1人3000元,從去年10月至今已有近600個學生「入坑」遭騙。
其實,無卡分期詐騙去年曾一度鬧得沸沸揚揚,一名翁姓男大生以「一起賺錢」話術洗腦同學,申辦無卡分期買iPhone手機,再將手機交由他轉售,誆稱每支最高可賺5000元佣金,他聲稱會幫忙繳分期款,但只繳兩三期就搞消失,被害人被資融公司催繳方知受騙,該起無卡分期詐騙案受害人數約80人,財損近600萬元。
本刊調查,銀行發放信用卡通常以「還款能力」及「其他銀行授信額度」做為評等關鍵,像是學生、主婦、自由接案者等有穩定還款能力的族群,卻常因沒有穩定收入證明無法申辦信用卡,因此「無卡分期」應運而生。無卡分期概念類似過去的「賒銷」,買方先把貨物帶走,並按照買賣雙方的同意,定期支付分期的款項。
無卡分期非現金借貸也非信用卡分期,在還款結束前,商品的所有權仍在賣家手上,若消費者未能及時還款並存在消費糾紛,業者可能要求消費者支付一定利息並收取一定比率的違約金。另外,無卡分期所融資的對象是第三方融資公司,不受金管會管轄與保障,若有糾紛只能求助警方或是消保會。
至於該如何破解不肖業者話術?只要看到以下說法,就是詐騙無誤,例如「會幫忙代繳每月分期款」,實則藉名購買商品;「未滿20歲不會通知家長」,但依法規定未滿20歲非成年者,需有法定代理人同意;「簽免責條款,不需繳納無卡分期費用」,但其實此舉不具法律效力,民眾簽訂契約仍須注意內容。
被學生指控是詐騙主嫌的林男低調回應表示,一切都在司法程序中,至於他與手機行的關係等問題則不願加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