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熱線

張忠謀同門師兄「半導體元件教父」施敏過世 享壽87歲

「台灣半導體教育界之父」施敏於美國時間6日辭世,享壽87歲。(圖/報系資料照)

台灣半導體業「一代宗師」施敏在美國時間11月6日辭世,享壽87歲。他的「非揮發性記憶體」(NVSM)發明改變全世界,著作《半導體元件物理學》為半導體經典,他的建言更是推動台灣朝向半導體發展,除了是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同門師兄,更是孕育無數科技人才的導師。

10月25日過世的85歲華泰電子創辦人杜俊元是張忠謀的學弟、施敏則是張忠謀的學長,三人在史丹佛大學博士班的指導教授都為John Moll,而這三人也是台灣半導體業最重要的基石。

施敏於1936年3月21日出生於中國大陸,12歲時因國共內戰隨著父母踏上台灣的土地,台大電機工程畢業後,到美國華盛頓大學取得碩士學位,1963年在美國史丹福大學取得電機博士學位後,進入美國知名研發重鎮貝爾實驗室(Bell Labs)工作。

施敏曾說,他與貝爾的同事姜大元在吃多層起司蛋糕時有了點子,共同發現「浮閘記憶體效應」(Floating-gate memory effect),此理論的基礎概念衍生出多種記憶體,其中「快閃記憶體」就是現今電子產品的核心元件,如果沒有他的想法,我們常用的筆記型電腦、手機和相機可能還很笨重、也難以普及。

而施敏也提過,他之所以喜歡寫書,是因為在1967年時,他在貝爾實驗室的直屬長官將重要的研發案分給加拿大同事,他覺得是因為自己外國人的身分被排擠,所以選擇另闢途徑、開始寫專業文章,1969年、也就是他31歲那年,集結成「半導體元件物理學」第1版出書,1981年出版第2版,2007年出第3版,而在2022年與他的學生、陽明交大教授李義明合著第4版更新版。

教育也是施敏最喜歡的事,他桃李滿天下,教過的學生超過一萬人,雖然長年在美國工作,但常「請假」回台灣教書。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和鈺創董事長盧超群都提過,在大學時受到施敏教授的啟發,才決定走上半導體之路。

施敏自貝爾實驗室退休後,1990年專心回交通大學任教,也持續擔任工研院顧問。1994年至1998年之間,獲選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以及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的三院院士;2010年獲聘交大終身講座教授,2014年獲聘台科大榮譽講座教授;2021年時,獲得號稱「華人諾貝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IEEE EDS JJ Ebers),以表彰他對該領域的終身貢獻。

其實在1969年,施敏曾與朋友合資成立環宇電子,宏碁董事長施振榮交大研究所畢業後第一個工作,就是在環宇電子任職約1年。

而在1970年代,施敏應當時的經濟部長孫運璿之邀,成了「經濟部發展積體電路計畫工作小組」成員之一,他力薦孫運璿要推動半導體業,施敏曾說,台灣沒有地下資源、礦產稀少,唯一可以好好發展的資源就是腦力,建議台灣應該要發展半導體IC產業。正是這番話,以及後續不斷地為台灣作育英才,才創造出今天台灣半導體成為護國神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