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洋芋片小心了!食物反覆高溫生成「2A致癌物」 幼童吸收量比成人高3至5成
編輯:林詠娟 | 2023-11-10 16:42
民眾食用薯條、洋芋片等高溫烘培食物要注意,不要吃太多。(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不少民眾早起愛吃油條,日常生活中也愛吃炸物、零食,但根據國內食安專家研究表示,這些需要「高溫反覆烘培」的食物可能含有2A級致癌物「丙烯醯胺」,吃下後就難以消除,只能靠多喝水、吃蔬菜才能代謝、排出體外,提醒民眾要特別當心攝取量。
根據研究表示,多數食物只要烘烤到高溫120度以上就會生成致癌物丙烯醯胺,而該物質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2A級致癌物,它的生成需要2大要素,首先要有120度以上高溫,其次要有「原料」才能讓它生成。原料即為一種胺基酸,稱作「天門東醯胺」,需與葡萄糖、果糖等還原糖物質透過高溫合併,才會變成丙烯醯胺跑到食物裡。
但現今許多食物的料理溫度早就超過120度,市面上常見的點心、零食幾乎通通是高溫烘焙所製,其中丙烯醯胺含量最多的食物就是洋芋片。輔大食品系教授陳炳輝對此提供原理,表示食物受熱都是從外部傳到內部,「因為你看它(洋芋片)很薄,受熱程度就比較大」,不過不只洋芋片,大家愛吃的炸雞塊、炸薯條也有致癌風險,速食店的薯條成人每天吃一包,致癌率將比一般人多500倍。
台大食品科技系教授葉安義研究丙烯醯胺超過18年,他表示幼童吸收丙烯醯胺的曝露量,比成人還要多30%到50%,「大人跟小孩吃的量一樣,就是把吃的量除以體重,小孩子很多喜歡吃零食,吃的比較多,暴露量比較高」。葉安義與團隊過去曾檢測各食物丙烯醯胺含量,發現不只洋芋片、薯條,許多人早餐愛吃的油條、肉圓,甚至是黑糖,丙烯醯胺含量都偏高。
葉安義表示其實國外還特別注意咖啡,「咖啡在歐盟地區也是很注意的項目,發現台灣咖啡是有丙烯醯胺,但沒有像歐盟這麼多」,表示台灣有酸性咖啡較多,丙烯醯胺在酸性之下生成較小。過去有些專家認為深焙的咖啡豆需反覆加溫到200度,但隱含了致癌隱憂,建議民眾盡量喝淺培咖啡。
輔大食品系教授陳炳輝提醒民眾,宵夜愛吃的滷味也要特別注意,「以前萬年滷味越滷越香都是錯的觀念」,直言「加熱過度,可能致癌物質種類更多」。丙烯醯胺滲入食物就無法排除,若想將它請出身體,需要多喝水、多吃綠色蔬菜,靠身體代謝將它排出,民眾享用美食時要注意含量,才不會攝取過多,傷害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