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
時事

國三生割頸案 他揭「學生暴力」共通點 校方1行為恐把他們推向深淵

新北國三男學生遭割頸身亡,引發各界探討校園安全問題。(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新北市國三生割頸案震驚社會,也激起未成年犯罪與校園安全討論,其中資深社會記者戴志揚在著作《誰讓青春沒有明天》指出,這類持刀傷人的少年罪犯,都有著對暴力麻木、無法對別人有同理心共通點,而家庭、校園對他們又影響很大,若學校把他們分類為壞孩子,將把少年少女們推向深淵。

他在書中提到,一場發生在台北市的3名高中生被砍重傷事件中,涉案7男2女是同校學生,並在校內先毆打其中一名被害女學生;放學後又在校門口附近堵人,一見女學生、男友、同學出現,就上前亂刺,然而,如此重大事件的起因,只是他們不滿被刺女學生在學校太高調。

與這次行兇國三生、教唆女學生被爆料犯後態度輕挑一樣,這7男2女落網後還在警局內打鬧,遭警員訓斥也不在乎,直到被告知犯下殺人未遂的5年以上重罪,才嚇得連問:「不是只有傷害罪而已嗎?」而衛福部、警政署與社福單位對這類未成年罪犯的研究,發現他們已對暴力麻木,感受不到受害者痛苦與產生同理心。

《誰讓青春沒有明天》也指出,家庭與學校是這類事件的2大關鍵,台北市政府曾對學生調查「子女心目中的幸福是什麼?」,發現父母陪聊天、吃飯、適時傾聽與協助,就是孩子們最珍貴的事;學生若被學校分類為壞孩子,就會產生不被學校、師長認同想法,進而尋求幫派與同溫層認同。因此,大人們應回頭思考讓孩子出現暴力行為與傾向的原因,並從多方面關心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