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波寒流真的非常冷 專家提1數據:超越2016年霸王級寒流
編輯:廖梓翔 | 2024-01-27 09:02
(圖/翻攝自FB)
不知道民眾是否還記得2016年台灣曾發生的霸王級寒流,當時這波寒流讓台灣不少未曾降雪的地方都降下了瑞雪,而現在有氣象專家表示,其實當年霸王及寒流結束後回溫極快,但現在這波寒流雖然減弱,但是整體溫度卻還是十分的低,15度以下低溫長達96小時,其實比2016霸王級寒流還要寒冷。
氣象專家賈新興在FB發文表示,如果單純從資料和計算的體感溫度來比較2016年0123-0126寒流事件以及2024年0122-0125寒流事件的話,2024最低溫連續≤10度共32小時,體感溫度連續≤10度共40小時,2016最低溫連續≤10度共62小時,體感溫度連續≤10度共68小時。由此可以輕鬆的判斷出2016年霸王級寒流的強勢。
但是如果從溫度的變化上來看的話,2016年霸王級寒流在結束後,氣溫馬上回溫到15度以上,綜合下來,最低溫連續≤15度的時間總共81小時。但是目前這波寒流一直到25日,都還在11至12度左右,讓最低溫連續≤15度的時間已經達到96個小時,整體而言,這波寒流帶給人們的低溫時間比較長。
文章中也提到,所謂的體感溫度,是約20年多前朱里雅斯的研究所提出的,他利用辣椒素(Capsaicin)進行研究,這種萃取自辣椒的化學物質會引發灼熱感,相當於用攝氏43度的刺激所造成。實驗發現,當皮膚接觸到辣椒素的瞬間,能夠立即感受到灼熱溫度並引發痛覺,是因為皮膚上有「辣椒素受體(TRPV1蛋白質)」的緣故,發揮如同「溫度偵測器」的守門功能。
而且朱里雅斯也發現,皮膚上分布眾多的蛋白質受體,每一個都能夠感知到不同的溫度,也就是不同溫度都有一個相對應的蛋白質受體。除了TRPV1這個蛋白質之外,後續許多研究團隊發現不同化學物質刺激,相當於不同的溫度刺激,比如又以薄荷醇(menthol)進行研究,進一步發現能感知「冷」的感受體TRPM8。
賈新興也在文章中提到,朱里雅斯教授的第一篇研究於1997年發表,對於神經生物學界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發現,證實冷熱感知是因為這些物理性能量刺激了人體細胞膜上的蛋白質感受器,再將之轉化為一種神經衝動訊號傳達到大腦,而非只是單純的物理能量刺激就產生訊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