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大聯大2/股權與併購投資雙軌策略併進 獲利目標上看百億
記者:李蕙璇 | 2020-01-07 14:06
大聯大投資控股財務長兼發言人袁興文。(圖∕王永泰攝)
IC通路商大聯大投資控股面對陸美貿易戰及愈趨複雜的眾多生產基地與供應鏈生態,財務長兼發言人袁興文說經營團隊看到一個比代理通路增長2倍的大市場,除了已啟動數位轉型、智慧倉庫等,還會繼續展開雙軌投資戰略,目標從年平均70億獲利推升到百億以上。
袁興文所稱的雙軌投資戰略,就是指「策略性投資」與「財務性投資」,也是其長期選擇投資標的物評估方針,兩者截然不同。
「策略性投資」即以合意為前提所進行的併購,從2008到2011年期間,百分之百入股了凱悌、詮鼎、友尚、大傳等,透過以合意為前提的企業併購方式拓展大聯大經營規模,於2015年躍升為全球最大半導體通路商,並將旗下7家公司整合為四大集團,創年營收逾5,100億元高峰。
而「財務性投資」則秉持「長期投資投資熟悉產業、優秀團隊、不會短進短出」,單純考量投資標的物帶給的財務報酬率及總獲利,典型個案如之前於2018年處分的被動元件通路商日電貿,即是持有4年以上,最終獲利4.5億元出場,報酬率超過250%。
上述的努力,將大聯大年度盈餘由2005年的小於10億,一路增加到去年6、70億的水準,而且過去10年發放現金股息達400億元,成為台股許多股民眼中高殖利率、定存股優選標的之一。
袁興文進一步說明,於2019年9月底成立一個專案討論最新的投資對象,評估文曄科技的營收、獲利一直擴大,根據該公司公布的2019年第1~3季自結獲利與第4季財務預測的年度獲利預期可23~25億元,相當亮麗。
而且文曄科技所做的是大聯大熟悉的IC通路產業圈,既然要選擇投資標的物就要尋找熟悉的產業及優良團隊,文曄也因此受到注意。由於體認到通路業中PM、業務等「人才」,是經營團隊重要決勝因素,如果選擇合併就一定要以合意為前提才可能進行,也因此敵意購併從來就不是大聯大的選項。
因此一開始成立專案就是以財務投資做為全盤考量,而不帶有任何策略性目的。
大聯大評估文曄科技後,期望收購30%股權,可認列年獲利7.5億,再加上不錯的殖利率4~5%可望帶來的3億元股息,有機會為大聯大股東整體稅後盈餘帶來動能,提升將近一成,非常適合做為長期投資對象,遂於11月決定公開收購文曄科技30%股權一案,就是典型的財務投資戰略,完全符合「長期投資投資熟悉產業、優秀團隊、不會短進短出」的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