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綜合
氣候變遷害棲地消失...海龜蛋驟減 蘭嶼蛇類改吃蜥蜴蛋
記者:中國時報陳淑芬 | 2024-02-06 06:27
科博館研究發現,以海龜蛋為主食的蛇類「赤背松柏根」被迫取食陸生「蜥蜴蛋」。圖為斯文豪氏攀蜥。(圖/科博館提供/陳淑芬台中傳真)
氣候變遷、海平面上升,全球沿岸棲地漸消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生物團隊5日表示,經研究發現,蘭嶼蛇類原以「海龜蛋」為食,因海龜面臨沒有沙灘可產卵的危機、加上人為保護海龜,導致蛇類轉而掠食「蜥蜴蛋」,其中「梭德氏草蜥」蛋每年遭掠食最多,高達1萬7589顆,導致蜥蜴等爬行類族群量急遽下降,恐瀕臨滅絕。
科博館學術副館長黃文山研究團隊在蘭嶼長達監控爬行類群集動態長達23年,團隊指出,海岸侵蝕造成沙岸面積大量削減,海龜面臨無沙灘可產卵危機,加上人為介入保護,導致原以「海龜蛋」為食的蛇類取食遭阻,改而掠食「蜥蜴蛋」,改變爬行類食物網平衡。
黃文山表示,生態人士自1990年中期起在蘭嶼「小八代沙灘」展開保護海龜巢行動,阻蛇類掠食「海龜蛋」;蘭嶼最大海龜產卵地「東清灣」自2001年起,即少有海龜築巢紀錄,小型蛇類「赤背松柏根」過去主要在海龜產卵的沙灘覓食,被迫改變取食陸生「蜥蜴蛋」,每年掠食「蜥蜴蛋」約5000到1萬8000顆。
調查顯示,其中「梭德氏草蜥」蛋被掠食數量最高,每年多達1萬7589顆。此外,長尾真稜蜥、多稜真稜蜥、斯文豪氏攀蜥及股鱗蜓蜥的蛋也損耗極大,蘭嶼多數爬行類生物族群數量急速下降,掠食者「赤背松柏根」和「臭青公」等蛇類,未來可能隨之面臨滅絕的風險。
此項研究集結科博館、台灣大學及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三方跨國團隊,在2023年底登上國際頂尖科學期刊《Science Adva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