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歲姑娘腿上驚現「小紅點」 竟是奪命預兆!早期死亡率達9成
編輯:網編組 | 2024-03-01 14:58
24歲姑娘腿上突然出現小紅點,竟是奪命預兆。(圖/翻攝自都市快報)
大陸24歲花季姑娘小馮(化名),去年夏天剛在杭州找到工作,某次外出遊玩,她意外發現自己雙下肢出現不少紅點,看起來像是過敏,於是去醫院就診。沒想到,小馮竟被診斷為爆發性極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FVSSA),早期死亡率高達90%,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很可能就此殞命。
《都市快報》報導,當地醫院皮膚科醫生接診後,讓小馮化驗了血常規,報告單上赫然標註著危急值,血小板僅有14,「你的情況非常危險,隨時有大出血的可能,趕緊去血液科看看!」小馮拿著檢驗報告單,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回到杭州後,小馮立刻來到某大型三甲醫院就診,被診斷為爆發性極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FVSSA)。醫生告訴她,面對這種急性疾病,造血幹細胞移植幾乎是治療的唯一選擇。在醫生的強烈推薦下,小馮慕名找到了浙江省中醫院血液科葉寶東主任。
「再生障礙性貧血」也被稱為「軟癌」,是一種骨髓造血組織減少,造血功能衰竭,導致周圍血全血細胞減少的綜合病症。葉寶東表示,「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骨髓不造血了。」極重型再障患者的早期死亡率高達90%,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加以控制,病人很可能出現嚴重感染和出血,導致死亡。
入院時,小馮面臨著血三系重度低下、持續高熱和重症感染的多重威脅。葉寶東迅速選派醫療組,優化治療方案:調整抗感染策略、加強營養支持等,以期穩定小馮的病情。吳筱蓮護士長組織護理業務精幹,制定了詳細的護理計劃,細緻做好每一項護理操作,同時運用貼敷療法、中藥泡腳等多種中醫護理方式緩解症狀。
然而,治療之路並不一帆風順,敗血症的出現讓原本艱難的治療雪上加霜。在這場與死神的較量中,每一步都顯得尤為關鍵,每一個決策都可能決定生死。醫療團隊緊急召開了多次全科會診,他們決定採取挽救性造血幹細胞移植這一大膽的治療策略。
治療方案確定後,醫療組迅速行動起來,進行HLA配型、DSA檢測等移植前的準備工作。然而,命運似乎並不打算輕易放過這個家庭。在供者選擇這一關鍵環節,他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由於小馮的父親已不在人世,她作為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可以提供幫助。中華骨髓庫的匹配過程漫長,而小馮的病情卻不容等待。在這種絕望的情況下,小馮母親的半相合配型成為了唯一的希望。
就在即將移植的關鍵時刻,命運再次給了這個家庭沉重一擊,馮母不幸感染了新冠,無法作為供者。醫療組不得不面對一個艱難的選擇,就是啟用旁系親屬(小馮表哥)作為備用供者,這在移植史上幾乎是一個禁區。旁系供者的成功率遠低於其他供者,這無疑給小馮的治療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
面對灰暗的治療前景,血液科醫護團隊並沒有放棄。他們不僅在醫療上全力以赴,更在精神上給予小馮極大的支持。移植中心的毛小培護士長和她的團隊不僅精心照料小馮的生活起居,還時刻鼓勵她,用溫暖的話語驅散她的孤獨和恐懼。
面對持續的高熱和感染,醫療團隊想盡一切辦法積極創造移植條件,多次多學科會診後,專家組決定最後一搏,強行為小馮進行造血幹細胞旁系供者移植。這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也是對傳統移植禁區的挑戰。去年8月,小馮迎來了回輸手術,醫療團隊都繃緊了神經,他們知道這可能是小馮唯一的生機。
手術在緊張而有序的氣氛中完成,醫療組沒有絲毫鬆懈,他們密切監控著小馮的每一個生命體徵。一周後,奇跡出現了,小馮的體溫開始下降,她也從移植前忐忑不安的焦慮情緒中走出來。術後,小馮出現了胃納差、噁心、體重進行性下降等情況,鄧姝副主任中醫師果斷採取了中西醫結合的治療策略。
在移植後的2週內,小馮的身體狀況逐漸向好,檢查結果一項項地轉為正常,體溫穩定、炎症指標下降,白細胞和血小板數量回升至健康水平。3週後的STR檢測更是帶來了喜訊,結果顯示完全嵌合,沒有任何移植併發症的跡象。在克服了重症感染和供體條件不理想等重重障礙後,移植手術宣告成功,小馮順利從移植艙出院。
轉眼,距離手術已經過去半年了。複診時,胡通林醫生細心地詢問小馮的近況,「最近有沒有感冒?皮疹的情況有沒有改善?月經是否已經恢復正常?」胡通林醫生也對小馮的強大內心表示讚賞,他提到,面對生死的重大考驗,小馮姑娘並未被悲傷所困,而是展現出了難得的冷靜與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