剴剴之死/家長太擔心「孩子過得好嗎」 專家曝5重點:避免拷問、誘導問答
編輯:蔡斯媛 | 2024-03-13 10:30
北市1歲男童遭到保母虐死。僅示意,非當事人。(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北市1歲男童剴剴(化名)遭劉姓保母凌虐致死,期間不僅受到暴力毆打,還被拔光指甲、餵食廚餘,消息一經曝光便迅速引起大眾憤怒。對此,部分家長也開始擔心孩子在外的狀況,卻又煩惱「不知從何問起」,而語言治療師葉俊亞、簡彣如就曾指出5個問話重點,建議可先從閒聊、自然情境開始,並要避免誘導式問答,再藉由觀察他們的情緒、肢體動作等,好好瞭解自己的孩子。
語言治療師葉俊亞、簡彣如先前在臉書粉專「BaeGo培果教育」談論過類似議題,若家長想知道孩子在學校發生什麼,但又不知道從何問起,尤其牽涉較為敏感的話題,如霸凌、排擠、不當懲罰時,需要特別注意5個較為重要的問話重點:
1.從自然情境開始:可以挑選氛圍輕鬆、不逼迫的場合,例如邊吃飯邊聊、睡前自由談心,允許孩子有「現在不想講」的權利,避免進行拷問式問答。
2.先從其他話題閒聊:從相關或時間點相近的事情開啟話題,慢慢繞往核心問題,在過程中引導孩子思考,像是當老師寫聯絡簿表示孩子午休時間都不睡覺時,就可以先從「午餐吃了什麼」、「吃完會想睡覺嗎」、「老師為什麼會希望大家睡覺呢」來切入。
3.問題盡量聚焦且開放:如果問題太大會很難回答,也要避免提出只有二選一答案的問題,如好吃、不好吃。
4.避免誘導式問答:這種問法會讓孩子以為問題有「標準答案」,進而去依據大人的問答方式,湊出可能不合乎實際內容的回答,諸如「我再問一次,這很嚴肅」、「你確定嗎」。
5.沒說出口的,有時候比說出來的更重要:可以試著觀察孩子的情緒、語調、眼神、坐姿、肢體動作等細節,這就是所謂的「相信直覺」,畢竟沒有人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CTWANT》提醒您:若自身或旁人遭受身體精神虐待、性騷擾、性侵害,請打110報案再打113找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