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健康

侯紹敏堅守心臟外科35年與死神搶命 病患大讚淚謝他卻這樣回

國泰醫院外科部主任侯紹敏。(圖/國泰醫院提供)

國泰醫院外科部主任侯紹敏,35年來堅守心臟外科,為超過上百名主動脈剝離的緊急病患開刀,從鬼門關前撿回一命的病患看到他,盡是滿滿的感謝和稱讚,但他總會回說:「醫師沒有那麼偉大!」來提醒自己不要志得意滿。

身兼心臟血管外科、心臟血管手術科的侯紹敏,在擔任住院醫師時,看著恩師如英雄般救回許多病患,讓他心生嚮往,即使知道外科醫師養成訓練比其他科別還長,甚至很吃天份,「勤能補拙也不一定有用」,但自認運動神經好、手巧,加上個性愛「拚搏」,仍決心當一名心臟外科醫師。

醫院中心評鑑將主動脈剝離治療列為重要評分項目,正是因為該手術屬於「急、重、難」,早期手術致死率高達30~40%。由於心臟手術為避免術後併發症,必須「全循環停止」,也就是包括心臟、體外循環機葉克膜都不能運作,此時則要想辦法保護腦部,以免心臟好了,醒來卻腦死成為植物人,侯紹敏為了讓病患術後能恢復正常生活,特地赴日學習「雙側順行性腦灌流」來保護病患大腦。

有別於輔助低溫法、或單側保護腦,他選擇雙側順行性腦灌流,即使「礙手礙腳」的管線變多,卻大為提高手術安全性。侯紹敏不僅將主動脈剝離手術的失敗率降至9%以下外,更能確保每名患者醒來後仍擁有正常人生。

侯紹敏印象深刻的是曾救治一名近90歲大動脈破裂的阿嬤,由於患者是朋友的家屬,即使覺得已經高齡應避免過度醫療,他仍極力搶救,經手術成功縫補老太太破裂的心臟,出院後多活了數年,雖然心情複雜,但卻將心臟外科價值展現無遺。

他直言,在台灣當一名外科醫師,出國、國旅、打高爾夫球,甚至是游泳,都是奢侈的,就像大部分的外科醫師,即使他手術施行結束,也放不下病人,不敢遠行,以隨時掌握病況,尤其主動脈剝離多發生在40~60歲的中年男性,救回一命,往往等於救了一個家庭,即使外科工作時間長、作息常日夜顛倒,他仍是「千萬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