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熱線

台灣通膨恐有結構變化? 學者揭「4點」:難用政策處理

央行總裁楊金龍表示,要關注台灣通膨有無結構性變化。(示意圖/黃鵬杰攝)

中央銀行21日將開理監事會,而央行總裁楊金龍說,要關注台灣通膨有無結構性變化,2%可能是常態。對此,學者認為轉變有4大因素,「很難用貨幣政策來處理。」

據《中央社》報導,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說,台灣物價的結構性改變,是「現在進行式」,受疫情跟台灣內部影響等4大因素,「很難用貨幣政策來處理。」

第一能源問題,核電廠逐漸退役,要用火力發電取代取代,或用其他化石燃料,容易被地緣政治牽動,如果一有波動,價格降不下來,如果朝綠能發展,也有維護的資本支出,儘管台電扛很多,但長期來看,台灣電價很難降。

第二,吳大任說,疫後時代台灣餐飲大缺工,而企業加薪留人才。今年總統大選,各候選人都說要提高基本工資,未來如果一直上生,那人事成本也會提高,對民生造成影響。

吳大任表示,2021年台灣房市漲價,房租跟漲,也持續影響CPI,據主計總處數據,2023年居住類指數創歷史新高,來到104.35,租金年增2.16%,指數103.88,年增率更是27年來新高。

最後,吳大任說,ESG是國際趨勢,許多廠商落實減碳,這會讓供應鏈生產成本提高,產品會變貴,央行貨幣政策如果難擋「綠色通膨」,那要靠產官學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