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健康

寶林茶室集體中毒已2死 專家懷疑恐「炒飯症候群」釀禍

寶林茶室驚傳第二位死者,死者家屬與內科ICU林嘉謨醫師描述從病發到搶救無效的過程,死者家屬難過地說,很難接受只是吃了一餐飯,就失去了父親。(圖/黃鵬杰攝)

台北市信義區寶林茶室發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目前已釀2死,多人送醫。這起食安事件要回溯到3月22日,39歲呂姓男子當天在寶林茶室用餐,隔天前往新北市三重醫院就醫,再轉診至台北市馬偕醫院後,竟因急性腎衰竭搶救不治身亡。

另一名66歲男子則在3月19日前往餐廳享用炒粿條,之後出現腹瀉、虛弱、倦怠的症狀,並前往新光醫院就診,並被診斷為急性腎衰竭,一開始使用葉克膜並住入加護病房接受治療,但最終仍在27日不治身亡。

由於已釀2死,衛福部已視為重大食安事件,食藥署長吳秀梅表示,截至26日晚間11時止,衛生機關接獲醫療院所通報共6人出現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狀,已會同疾病管制署、台北市政府衛生局與毒理專家,啟動共同稽查,赴現場了解食材原料與製程等可能導致中毒相關環節。

衛福部資訊處長、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今天在臉書PO文,表示該起事件符合群聚、食物交集、類似症狀三元素,可以定調為集體食物中毒事件。

李建璋表示,過去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多半是小吃攤,辦桌,或是營養午餐,這次是發生在百貨公司內的名店,著實讓人感到不安。歷史上大規模導致致死的食物中毒事件主要是李斯德氏菌、大腸桿菌和沙門桿菌,近期還有唐菖蒲伯克氏菌產生的米酵菌酸中毒,此次事件可能是遭受這些細菌汙染。

但是,李建璋表示,這些病患共同提到炒粿仔條,就讓人不得不想起一個醫學上的症候群,稱為炒飯症候群Fried rice syndrome。煮熟米飯放在室溫超過二小時以上時,就有可能導致一種特殊細菌稱為仙人掌桿菌(Bacillus cereus)的生長,仙人掌桿菌有孢子耐熱,即使炒過也殺不死,等到吃入肚內適當溫度, 這些孢子萌芽就產生症狀。

李建璋表示,近期就有美國女大生因此喪生。裸仔條通常是煮熟狀態放在外面,需要烹調時才大火拌炒,的確有可能產生炒飯症候群。李建璋說,這只是他個人鑑別診斷的臆測,最後還是要微生物或毒素檢查證據才能確定。但是基於公衛預防原則,他還是願意冒著說太早,李半仙翻車的風險,提醒民眾,放在室溫過期的米飯澱粉類 ,即使加熱還是有可能導致食物中毒,最好立刻放進冰箱,才能避免產生炒飯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