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橋機慢車道塞爆原因找到了 網嘆:錯誤政策害慘用路人
編輯:朱冠宇 | 2024-03-27 20:48
台北橋三重往台北方向今天早上出現號誌異常,導致機慢車道塞爆。(圖/翻攝自三重區永興里里長李金壖臉書)
以機車瀑布聞名的雙北交通要道台北橋,今天(27日)上午通勤時段發生腦中風式塞車,造成機慢車道上車輛必須花10多分鐘才能下橋。僅管台北市交通局事後確認是號誌故障釀禍,但有網友指出根本問題在於「車種分流」。
台北橋三重往台北方向今天上午7點多發生「無車禍」異常塞車,令騎士們怨聲載道,部分網友更指機慢車道直到早上9點多仍處於塞車狀態,車潮甚至蔓延到三和夜市。諷刺的是,一旁快車道雖然通行無阻,但機車若行駛在「禁行機車道」上可能被舉單開罰1200元。
台北市交工處交控中心主任蔡于婷證實,今天上午8點50分接獲新北端通報台北橋下橋機慢車道壅塞,經查是台北橋下橋處路口號誌時制異常,秒數未依照預設運作。交控中心獲報後重新下載時制,號誌立刻恢復正常運作。
台北橋機慢車道塞爆,快車道一路順暢的照片在社群瘋傳後,網友們痛批「下橋還不是要混流,搞不懂上橋分流的意義在哪」、「搞分流根本沒比較安全好嗎」、「官員們都搭車,順暢得很」、「根本沒必要做機車專用道」、「騎機車都要被錯誤的政策噁心」。還有網友酸:「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先禁國家。」
事實上,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採用「車速分流」與「車向分流」,車種分流迫使騎士行駛在有右轉車、靠站公車、臨停的機慢車道上,反而更容易因為車流交織發生事故,為了讓慢車道機車左轉設置的待轉區,造成機車動線與行人、自行車重疊,部份待轉區設置的位置更宛如「待撞區」,另橋樑機慢車道均為狹窄、有彎道的窄路,反倒更容易引發車禍且救援相對困難。
交通網紅「Owl貓頭鷹交通書」對此次台北橋塞車就直言:「機車駕駛:這條路塞滿了車。汽車駕駛:這條路沒什麼車。正常腦袋:幹嘛要車種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