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不減反增…家戶塑膠垃圾成長近3成 環團籲應多從源頭減量
記者:中國時報蔡佩珈 | 2024-04-24 07:17
台灣長年推動垃圾減量政策,但垃圾量卻不減反增,各縣市暫置場已堆積如山,圖為新豐掩埋場。(圖/中國時報羅浚濱攝)
台灣長年推動垃圾減量政策,近年更著重減塑,但環團發現,垃圾不減反增,特別家戶塑膠垃圾成長相當明顯,且至2022年底,全台無法處理暫置廢棄物已達75萬公噸。環團批評,政府過去7年投入高達124億元經費在末端處理,預算分配錯誤致錢花越多、垃圾越多,呼籲新政府重整預算,投注更多經費、資源在源頭減量。
綠色和平透過2023年環境統計年報發現,家戶垃圾的塑膠垃圾成長明顯,從2018年的17%,成長至2022年28%,另根據環境部統計,截至2022年底,全台無法處理的暫置廢棄物已達約75萬公噸。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主任張凱婷強調,全台各地公有焚化爐陸續歲修且年限將屆,過量垃圾進不了焚化爐,只能露天堆置,尤其各縣市垃圾暫置場垃圾堆積如山,其中8處鄰近水源保護區、60處鄰近學校,垃圾山已影響民眾日常生活甚鉅。
綠色和平也盤點環境部2018年至2024年廢棄物處理相關預算,發現「末端處理」經費,包含協助地方興建和升級焚化爐、垃圾打包、海洋廢棄物清理等,與「源頭減量」的工作經費,包含禁限用一次性用品、推廣循環杯、補助設置飲水機等,前者7年間共投入124億,相較後者5.7億元,整整差22倍之多。
張凱婷強調,新政府上任後應投注更多經費、資源在源頭減量,並採取4大行動,包含加強執行禁止使用免洗餐具與瓶裝水於所有政府出資或是提供補助活動;擴大禁用免洗餐具場所,補助業者轉換環保餐具;補助推動各種行業試辦自主填充、重複填充瓶器計畫;加強部會合作,共同推動重複使用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