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大陸

廣東梅大高速公路「路面塌陷」36死、30傷! 通車不到10年…營運方涉多起訴訟

(圖/翻攝自界面新聞)

大陸廣東梅州大埔縣委員會宣傳部1日指出,當天凌晨2時10分許,梅大高速往福建方向K11+900m附近發生高速公路路面塌陷事故。至2日早上5時30分,已至少有23輛轎車陷落、36人死亡、30人受傷,所幸傷患均無生命危險。據悉,這條高速公路的事故路段通車至今不到10年,且營運管理方還涉及多起合約訴訟案件。

綜合《界面新聞》、《央視新聞》的報導,截至5月1日15時,經現場核查,事故共造成23輛轎車陷落,確認死亡人數36人,另30人正在醫院全力救治,暫無生命危險。

事故發生後,廣東省成立事故救援現場指揮部,公安、緊急、消防、衛健、交通、礦場救護隊等投入約500多人參與現場救援。專家和相關部門正調查塌方的具體原因,初步推測可能與地質結構、雨水侵蝕、施工品質等多個因素有關。

對此,1名從事結構和岩土的陳姓工程師向《界面新聞》分析,從現有的照片來看,事故路段處於山體邊坡的位置,道路下方路基是採用填方的方式處理,相鄰段做了簡要的護坡,但看不到重力式擋土牆、土釘、錨桿、抗滑樁之類的擋土和支撐結構。

工程師補充,「從照片來看,該段高速公路應該屬於土石流地段。其實越來越多山區高速公路會採用高架橋的形式,本質上規避掉土石流地段路基的問題。不過這個路段可能是受制於當初的建造成本,還是採用邊坡填方路基。然而在非正常情況下,邊坡的安全性會降低。

工程師提到,近期當地出現連續降雨,雨水沖刷會帶走表面的土壤,並進入縫隙產生水壓力,推動滑坡體向下滑。而這次的土石流事故誘發原因,可能是長期降雨後排水不利,導致容易出現裂縫的地方,也就是填方區與原地貌之間不斷變形擴大,最終引發土石流。

他進一步指出,監測和預警方面也不是很到位:「這樣的滑坡,前期一般都有很明顯的現象,可以對潛在的滑坡區域進行預判。一些衛星監測的手段也可以直接反饋到安全中心,進行預警,再決定是否對高速公路進行封閉。」

另據公開資料顯示,梅大高速公路路線全長61.3公里,以設計速度100公里/小時的雙向4車道標準進行建設,總投資約56.37億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253億元)。梅大高速全線橋隧比例高達51%,為當時粵省山區高速公路中最高的,施工期間多次出現礦岩層塌落、塌方等高風險狀況。

梅州地處閩、粵、贛3省交界處,經濟水平較不發達,GDP不足1500億元人民幣,在省內倒數,梅大高速對梅州而言,特別是對於大埔縣來說,意義重大。

2011年,廣東省督查小組赴梅州時指出,梅大高速公路建設事關省委、省政府「縣縣通高速」目標的順利實現,也是造福大埔革命老區群眾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2014年12月31日,梅大高速二期及東延線竣工通車,共33.6公里,標誌著整條梅大高速公路實現全線貫通,這不僅是貫穿大埔縣境內的首條高速公路,也是粵閩相接的第3條高速公路。而此次事故發生路段正位於梅大高速二期及東延線,意味著這次事故路段建成不到10年。

據悉,梅大高速營運管理方為廣東大潮高速公路有限公司。2022年,廣東大潮高速新增了多起訴訟案件。整體來看,33.3%案件與大埔縣友宜砂石有限公司有關,涉及買賣合約糾紛,廣東大潮公司在案件中均為被告;此外,還包括多起建設工程施工合約糾紛、建設工程勘察合約糾紛和承攬合約糾紛。其歷史被執行人次數達7次,被執行總金額1738.65萬元,7次的執行法院均為大埔縣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