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好滋味1】打鹿岸原住民人文主題餐廳 來什麼 就煮什麼
記者:余玫鈴 | 2020-01-26 06:40
「嘎巴烤的不是肉是歡笑」由當日進貨食材決定燒烤內容,常帶給客人不少驚喜。(880元)(圖/于魯光)
目前擔任「打鹿岸原住民人文主題餐廳」店長的趙哲櫻,是創辦人喇外達賴的媳婦,「當初我公公想要開『打鹿岸』,是把它當成社會企業在經營。」
「打鹿岸」是阿美族語,意思是工作地的休憩寮房。身兼室內設計師與紀錄片導演的喇外達賴,以傳統工法蓋成建築體,巨大原木桌椅都是由卡榫結構拼接而成,並邀來七位部落藝術家展示雕刻、畫作及織布作品,他希望「打鹿岸」餐廳不只提供餐飲,也能將原住民的文化與藝術傳遞給客人。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打鹿岸」餐廳所有的食材,都是從台東及花蓮等原住民部落引進,一來可讓當地人有工作、有收入,也能讓住在都市的客人,享受到道地的部落料理。
店內有幾道料理,都是「部落送來什麼食材就用什麼」。當「馬嘟慕絲米格蟹」上桌時,本刊記者著實嚇了一大跳,看來像艘船的超大長形木盤上,盛放著生魚片、螃蟹、帶殼生蚵、飛魚卵干貝、檳榔花和海菜等,視覺感很澎湃。趙哲櫻解釋:「『馬嘟慕絲米格蟹』是音譯,有『豐收』的意涵,原住民的食材,全都是自家田園生產的時蔬,或是海河捕撈的漁獲,一次通通端上桌。」
「嘎巴烤的不是肉是歡笑」這個讓人發噱的菜名,則是部落野炊。「嘎巴」是阿美族語「年輕人」之意,烤物內容全看當天進什麼食材,客人事先不曉得可以吃到哪些好料,「不用問、不多說,吃就對了!」趙哲櫻霸氣地表示。
阿美族自稱「吃草的民族」,「原生野蔬菌菇養生鍋」正是將部落採集到的山茼蒿、高山高麗菜、翼豆及山苦瓜等蔬菜,搭配菇類做成火鍋菜盤,在何首烏鍋底中輕涮後品嘗。其中有道難得的食材「黃藤心」,口感外脆內鬆,味道先濃苦後甘甜,在阿美族祭典與過年等傳統慶典時,才有機會吃到它,讓人不禁油然升起個念頭:「去阿美族部落過年,似乎也不錯呢!」
打鹿岸原住民人文主題餐廳
地址:新北市林口區仁愛路二段369號
電話:(02)2600-7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