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就職演說向對岸具體喊話 學者:跳脫統獨零和思維
記者:甯其遠 | 2024-05-20 12:44
新任總統賴清德在就職演說中提出,兩岸可以在陸客、陸生的問題上面先啟動交流。(圖/黃耀徵攝)
總統賴清德20日就職演說中,並未針對兩岸政策提出單獨篇章,學者分析指出,賴清德已跳脫過去統獨對立的思維,以更務實的態度處理兩岸關係,也不再視兩岸關係視為統獨的零和競爭,而是在可合作的範籌雙方合作、應堅守的地方對抗,並且具體提出未來希望與北京當局交流的項目,向中國大陸喊話,期待對方回應。
兩岸政策協會學者王智盛指出,賴總統20日的演說有4大特點。首先,這可能是第一次總統的就職演說當中,對兩岸沒有獨立篇章,而是分散在各個不同的部分。這顯示出,其實兩岸議題已經不是單一議題,台灣跟大陸的問題,是涉及到台灣跟全球連結、國內的政經發展以及兩岸互動的全面性問題。
王智盛認為,外界會覺得賴總統的演說強硬,是因為賴著墨了不少有關中國大陸對於台灣跟區域和平的威脅;因為跟蔡英文當時的時空比較,國際局勢有很大的差異,如今對於包括西方國家在內,大都認定中國大陸是一個崛起中的威脅,包括近期在中菲衝突等區域國家間衝突,還有這幾年來對台灣更強硬的文攻武赫。賴清德演說的第2個特點,就是把兩岸的問題提升到國際,以及區域和平的高度。
王智盛指出,賴清德演說的第3個特點就是國家主權,賴清德延續當選感言中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但是不再提蔡英文當年具體提到的《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條例》;因為北京對蔡當年的說法,並沒有正面善意的回應,所以其實對賴來講,寧願選擇模糊的「中華民國憲政體制」的框架。
「但是比較特別的是,在這一次的談話中,你可以看到很清楚的,賴清德把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跟兩岸定位做了論述上面的定位,這是過去比較少見。」王智盛說,賴清德在演說一開始就提到1996年總統民選,在最後也提到主權屬於國民全體,還特別強調「國籍」,看得出來他以「國籍」、「中華民國憲政體制」、「1996年的民選總統」這3個元素去構成兩岸互不隸屬的論述,這與過去民進黨的邏輯是比較不一樣的。
王智盛說,相較於前總統蔡英文的就職演說,賴清德更直接點出,雙方可以在陸客、陸生的問題上面先啟動交流,這個是很具體務實的直接的表述,把我方接下來要做什麼,直接跟對岸講,在總統就職演說裡面提出這麼具體的項目,就是在跟對岸喊話「我願意恢復交流互動」。
「我覺得賴某種程度拋棄了過去那種統獨零和的思維,比較接近現在歐美國家看面對看待中國大陸的思維。」王智盛指出,從賴清德的就職演說中看來,賴的兩岸政策與國際主流面對中國大陸的思維接軌,該對抗的時候,我跟你對抗,但是該交流的時候,我也跟你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