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中毒案真相未解 食藥署擬7月推食品通報新制
記者:中國時報王家瑜 | 2024-06-24 06:25
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迄今真相未明,台北地檢署仍在偵辦中。(圖/報系資料照)
今年3月爆發寶林茶室中毒案,33人檢出邦克列酸,其中6人死亡,這是台灣首度驗出邦克列酸,社會譁然,但時隔數月,仍未查出究竟是哪個食品遭汙染,仍由北檢偵辦中。食藥署6月起將邦克列酸納入稽查項目,也思考如何優化食品中毒相關處理流程,近期已和地方衛生局討論,預計整併多項現有文件,擬訂新的食品中毒通報及處理指引,預計下月公告。
《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規定,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醫療機構應於24小時內向當地主管機關報告。但寶林案剛發生時,患者散落在各醫院治療,多數是噁心、嘔吐、腹痛,嚴重者則有低血壓、肝衰竭,尚未釐清是邦克列酸中毒,直到出現首例死亡,各醫院才將案情連結起來,並通報衛生局。
當時台北市衛生局和衛福部食藥署曾多次前往餐廳稽查,並討論食材如何處理及檢驗;但外界質疑沒第一時間查扣食材,引發中央和地方互槓。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還原當時經過,依規定,接到通報第一時間要請個案回溯近幾天吃了什麼,但當時個案病況嚴重,無法問到本人。
林金富也為地方緩頰表示,北市衛生局很努力才找到同行用餐的友人,才知道個案當天吃了炒粿條,但已晚了一兩天,導致最初至餐廳稽查時,不知要採樣哪些食材。食藥署正檢討通報及處理流程,目前已和地方衛生局開會,也陸續收集疾管署和學者意見。
林金富說,主要針對採樣量、檢驗項目等細節,實務上定義清楚,擬訂更完整的稽查SOP,預計整併4項現有文件,包括食品中毒採樣操作手冊、疑似食品中毒事件處理要點、食品藥品化粧品及醫療器材檢體送驗注意事項,以及食品中毒病因物質及原因食品判明標準,並擬訂新的通報及處理指引,預計下月公告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