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熱線

算力即國力! 鴻海劉揚偉:台灣發展AI最大挑戰是「這件事」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經濟部長郭智輝出席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開幕。(圖/方萬民攝)

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23日出席台北國際電子產業科技展(TAITRONICS)與「AI創新應用聯盟(AIIA)」啟動儀式時表示,他贊同「算力即國力」、將會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商品,AI不會泡沫化,但台灣發展AI的第一大挑戰,就是能源問題。

鴻海在今年6月20日首度衝破市值3兆元大關,10月23日股價逆勢上漲至216元、漲0.23%,市值回到2.99兆元,距3兆僅一步之遙,劉揚偉被媒體問到股價看法時,他說股價表現就是反映一家公司的經營狀況,聚焦在「把公司做好」;被問到鴻海是否搭上AI列車,劉揚偉表示,「硬件」上有、「軟件」沒有。

劉揚偉在午宴時以「台灣成為AI影響力中心的機會與挑戰」為題演講,他認為,目前市場正處於通用人工智慧階段,已實現聊天機器人,正在進展仿人類推理者的能力,下一步則是行動代理人、發明創新者、最後目標是組織協作者。

也就是說,發展只是剛開始而已,未來還有很龐大的空間。劉揚偉說,有人擔心AI是虛假市場會泡沫化,但以目前AGI的發展、對算力的無止盡需求來看,AI不會是泡沫,已有基礎的商業模式,AI模型的推理成本,每年也以10倍的速度下降,預期未來AI在各領域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可望影響百工百業。

台灣具有許多發展AI的優勢,劉揚偉表示,包括台灣有先進的半導體產業、非常完整的科技供應鏈、強大的研發能力、國際合作與拓展潛力,並抓住智慧化升級趨勢。

而台灣的第一大挑戰,就是能源及環保的壓力,劉揚偉表示,AI算力需要用大量的電,尤其是當台灣全面轉向綠色能源的時候,挑戰也會更大;第二是地緣政治的風險,恐讓供應鏈面臨重組;第三則是技術人才的短缺,儘管經濟部計畫透過不同機制提供海內外20萬名AI人才,但「20萬不一定足夠。」

第四個挑戰是全球競爭加劇,每個國家都在思考如何發展自己的AI,第五挑戰則是市場變化很快,每年AI算力都是2、3倍的提升,能源需求也大幅成長,這都會影響企業選擇科技與方向,因此除了要抓對方向,也要跟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