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戰場1/情障生10年暴增1倍 家長憂「孩子怕午睡時被打死」
記者:張雅淳 | 2024-11-01 06:00
今年初台北一名高中生毆打課教師,讓大眾關注校園情障生增多的現況。(圖/摘自臉書社團「爆廢1公社」)
今年3月,台北高中生暴打代課老師,引發大眾關注;5月,彰化國一生拿字典砸老師;6月,高雄某國小驚傳學童隨機攻擊事件,家長透露「孩子害怕午休時被打死」。上述這些學生都鑑定為情緒行為障礙,簡稱情障生。根據行政院資料,112學年總計有1萬1209位情障生,較前一年增加1010人,若與102學年的6061人,更足足增加1倍。
什麼是情緒行為障礙?依據《特教法》而訂定的「特殊教育學生及幼兒鑑定辦法」,是指長期情緒或行為表現顯著異常,嚴重影響學校適應者;其障礙非因智能、感官或健康等因素直接造成之結果。「另外,還必須符合『跨情境』、『一般教育介入仍難以改善』,才會被鑑定為情緒行為障礙。」
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說,所謂的跨情境,是指除了學校以外,還在另一個場合如安親班也出現情緒異常;一般教育及輔導資源等介入協助仍無改善或成效有限。「這其中最大的關鍵是在校表現,例如過動症孩子就算有醫療診斷,但若在學校時並沒有情緒異常,就不會被鑑定為情障生。」
依據行政院統計,校園情障生正逐年增加,102學年度有6061位情障生,接著每年增幅約為300~500人,但到了110、111學年都是一口氣增加1010人,因此112學年情障生已暴增為1萬1209人,比起10年前增加1倍以上。其中又以新北市最多,112學年共2138人;其次是台中市2042人;第三是台北市1821人。
少子化的校園,情障生比例卻逐年增加,今年9月開學後,就有不少老師上網哀號「小一竟有10多個ADHD(過動)、亞斯伯格症」。任職於新北市小學的特教老師嘉嘉(化名)表示,以往開學前會先收到特殊生資料,然後再媒合有意願、有經驗的導師,「但現在幾乎班班都有特殊生,有時若沒人願意多接幾個孩子,那就只能抽籤決定。」
黃宜靜目前諮商的孩子中,一半以上主要是情緒行為相關問題,她認為跟現代家庭的生活節奏過快有關。「雙薪家庭的孩子放學後往往還要去課後班或安親班,回家趕著吃飯、檢查功課、甚至趕著睡覺!」快速的節奏讓孩子沒有時間調節情緒,累積一天後無處抒發,於是惡性循環地變成一有情緒就爆發。
另外,過度頻繁依賴3C電子產品也是原因,許多孩子一生氣就滑手機、看短影音,或許當下轉移注意力讓情緒緩和下來,但如果經常重複這樣的模式,就變成情緒只是轉移、卻沒有被解決。
「家長工作忙碌或許是無法改變的事,但若是發現孩子情緒易怒、且發作頻率愈來愈強,至少在晚上挪出5分鐘跟孩子聊天,談談今天愉快或不愉快的事。」黃宜靜說,讓孩子練習敘述,可能是當時的感受、或看到什麼,這能促進左右腦的連結,而右腦掌管情緒感受、左腦是敘述經驗的能力,一起並用可以訓練穩定情緒。
美國臨床心理諮商師Anthony Hanseng十月來台參加「青少年情緒障礙國際研討會」,他表示自己也是ADHD個案,他提供3個3C產品使用建議給家長:第一,青少年使用手機應限制在2小時,避免接觸過長時間;第二,讓孩子在睡前30分鐘不使用手機,才可以讓腦內調適到適合睡覺的狀態;第三,身為家長、師長必須以身作則,在與孩子溝通的時候請把手機收起來。他強調,3C成癮問題不會自己消失,必須從每一個人開始努力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