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焦點

李登輝病逝/從教授到元首 台首位民選總統又稱「民主先生」

前總統李登輝去年10月出席基金會募款餐會,神情相當愉悅,氣色也很好。(圖/鄭清元攝)

前總統李登輝於今天(30日)不幸病逝,這位於1923年出生在台北縣三芝鄉下的「民主先生」從小就是學霸,在台大農業經濟學系畢業,之後兩度獲得獎學金出國深造,他在美國康乃爾大學農業經濟學的博士論文還獲得美國農學會全美傑出論文獎,心繫台灣的他,提出畢業論文後馬上返國,並被聘為台灣大學教授,學而優則仕,有農業專長的李登輝被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賞識,出任政務委員入閣,之後陸續於台北市長、台灣省主席,以及副總統等職位歷練。

1988年,蔣經國總統在任內逝世,李登輝以副總統身分繼任總統,之後展開他壯闊波瀾的一生,深刻影響台灣走向與發展。由於李登輝是中華民國史上第一位台籍總統,令許多國民黨外省籍大老不滿,掀起一場「主流」與「非主流」爭鬥序幕。

在國民黨內鬥爭過程中,李登輝展現高超政治手腕,不同時期聯合李煥、郝柏村和宋楚瑜等人,甚至拉拔地方派系的台籍菁英至中央,逐步鞏固在國民黨內權力與地位。但李登輝採取的策略為既聯合又鬥爭,盟友瞬間也會變成仇人。

最引人注目,即為李登輝與宋楚瑜之間的恩怨情仇。蔣經國逝世後,李登輝倉促接任總統,國民黨內地位可謂如履薄冰,宋楚瑜則一路情義相挺,讓李登輝順利「代理國民黨主席」、獲得黨內總統提名。但之後因李登輝畏懼「葉爾欽效應」,進行「凍省」與時任省主席宋楚瑜開始漸行漸遠。後續在2000年總統大選,選舉過程中兩人互批,「興票案」又斷了宋楚瑜總統路,李宋從此決裂。

李登輝除了利用與黨內不同政治勢力的結盟策略,取得黨內主導權外,最為人樂道即是化「野百合學運」為改革動力,開啟一連串政治改革工程,包括廢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以及國民大會及立法院全面改選,解決「萬年國會」之弊病。

接著李登輝開始推動總統直選,雖然國民黨內有不同意見,但由於台灣社會多數民意支持公民直選,也再次讓李登輝借力使力,成功修憲,明訂「總統選舉方式自第九任總統改由人民直接投票產生」,並於1996年舉行中華民國第一次總統直選。李登輝也因此有「民主先生」之美名,支持者則尊稱他為「台灣之父」。

李登輝雖然在政治改革、台灣歷史定位獲得極大成功,但人生總不會是十全十美,人生最大遺憾,應該是其獨子李憲文英年早逝。32歲的李憲文因鼻咽癌病逝,李登輝當時已為政治人物,剛接下省主席,政治前途光明,但政治權力在上帝面前,也無從施力。最後僅能親手抱著兒子遺體走向停屍間,一步步陪著兒子走完最後一段路,這也是李登輝作為父親,溫柔且少見的另一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