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最新

睽違44年僅持續5.5小時 南韓歷史17次戒嚴「10次與北韓無關」

南韓民眾包圍國會,阻止戒嚴部隊進入。(圖/達志/美聯社)

南韓總統尹錫悅於3日晚間10點30分左右,以剷除親北勢力、保護自由憲政秩序為由,突襲式的宣布全國進入戒嚴。此舉後續引發政壇與民眾的不滿,國會議員在戒嚴令後3小時內通過解除戒嚴的法案,而戒嚴令也在短短5.5小時內結束。綜觀南韓歷史上17次戒嚴,其中發生的原因幾乎與北韓或是敵國沒有任何關係。

據了解,根據南韓的《戒嚴法》的規定,分為緊急戒嚴(비상계엄)和警備戒嚴(경비계엄)兩種,其中緊急戒嚴是在戰時、事變或類似國家緊急狀態下,總統在與敵人交戰狀態或社會秩序極度混亂,導致行政及司法功能顯著困難的情況下,基於軍事需要或為維持公共安寧秩序而宣布的戒嚴令。

而警備戒嚴則是在戰時、事變或類似國家緊急狀態下,社會秩序混亂,僅依靠一般行政機關無法確保治安的情況下,總統為維持公共安寧秩序而宣布。

兩者之間的差異在於「緊急戒嚴」是在「社會秩序已經極度混亂」的情況下才會宣布。「警備戒嚴」則是為了補足「日常行政力量在於無法維持社會治安」時而宣布,屆時會由軍人協助警察維持社會治安。而在「緊急戒嚴」的情況下,總統任命的戒嚴指揮官是擁有該地區所有司法、行政權力,甚至可以限制基本權利。

在南韓歷史上,共計17次的戒嚴中,其中僅有4次是「警備戒嚴」,剩餘的13次,包含這次尹錫悅所宣布的,都是「緊急戒嚴」。而從南韓戒嚴司令部第1號布告令來看,在戒嚴令生效的當下,南韓的政治、集會自由、言論自由、新聞報導自由、罷工自由均在第一時間受到限制。

南韓歷史中,從1948年至1960年這段時間,時任南韓總統李承晚就發起10次戒嚴,詳細內容分別如下:

時間:1948年10月25日至1949年2月5日(105天)

戒嚴類型:緊急戒嚴

發布戒嚴者:李承晚

戒嚴範圍:麗水、順天

起始原因:駐紮在麗水的國民警衛隊第14團士兵拒絕李承晚派兵鎮壓民眾的命令,與順天地區的士兵發動叛亂。也稱「麗水士兵騷亂」。

麗水士兵騷亂。(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時間:1948年11月17日至1948年12月31日(46天)

戒嚴類型:緊急戒嚴

發布戒嚴者:李承晚

戒嚴範圍:濟州島

起始原因:起因是濟州4.3事件,當地警察於1947年3月1日槍殺遊行民眾,結果引發眾怒,後續甚至引發大規模罷工。李承晚就任總統後,認為濟州島的抗爭是對政權正統性的挑戰,因此派兵圍剿,但又遭遇麗水第14團叛變事件,最後於1948年11月17日宣布戒嚴。

濟州43事件爆發的大屠殺,至今還在挖掘受害民眾的骸骨。(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時間:1950年7月8日至1950年11月9日(126天)

戒嚴類型:緊急戒嚴

發布戒嚴者:李承晚

戒嚴範圍:全國

起始原因:韓戰

時間:1950年11月10日至1950年12月6日(28天)

戒嚴類型:警備戒嚴

發布戒嚴者:李承晚

戒嚴範圍:部分地區

起始原因:韓戰

時間:1950年12月7日至1951年4月7日(123天)

戒嚴類型:緊急戒嚴

發布戒嚴者:李承晚

戒嚴範圍:先是全國戒嚴,後降低至部分地區

起始原因:韓戰

時間:1951年3月23日至1952年4月7日(383天)

戒嚴類型:警備戒嚴

發布戒嚴者:李承晚

戒嚴範圍:從部分地區戒嚴演變為全國性戒嚴

起始原因:韓戰

時間:1951年12月1日至1952年4月7日(130天)

戒嚴類型:緊急戒嚴

發布戒嚴者:李承晚

戒嚴範圍:除釜山、大邱以外全國地區

起始原因:韓戰

因為韓戰原因,李承晚政府發過5次戒嚴。(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時間:1952年5月25日至1952年7月28日(66天)

戒嚴類型:緊急戒嚴

發布戒嚴者:李承晚

戒嚴範圍:全國

起始原因:李承晚政府提交的修憲法案被國會拒絕,國會反提交一份以內閣責任制為重點的修憲草案,後續李承晚政府感到危機,便宣布戒嚴,並監禁國會議員,後續也透過憲兵居留50名反對修憲的反對黨成員。最終在軍警的包圍下,國會以舉手、起立的公開方式,通過憲法修正案。

被軍警包圍的國會議員,以舉手或起立的方式進行投票。(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時間:1960年4月19日13點至1960年4月19日17點(4小時)

戒嚴類型:警備戒嚴

發布戒嚴者:李承晚

戒嚴範圍:首爾

起始原因:由於經濟惡化、失業率上升,民眾發動遊行抗議李承晚的獨裁政權,但李承晚本人卻遭親信蒙蔽,認為這是共產主義起義,此事件也稱4.19革命。

419革命。(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時間:19年4月19日至19年6月7日(51天)

戒嚴類型:緊急戒嚴

發布戒嚴者:李承晚

戒嚴範圍:從首爾擴張到全國

起始原因:首爾的4.19革命爆發後,全國各地開始掀起抗議浪潮,因此將戒嚴範圍擴至全國。最後李承晚於4月26日宣布辭職,但在隔日又反悔。最後是在同僚的壓力下簽署辭職信。由許政(허정)就任代理總統,第二共和時期政府也在此時成立。

李承晚所發布的10次戒嚴中,其中5次與南北韓的戰爭有關,剩餘5次都是基於政治因素而發起。當中有3次是警備戒嚴,其餘7次均是緊急戒嚴。而針對全國性的戒嚴則有6次(包含從地區性戒嚴擴增至全國的戒嚴)。而後續的7次戒嚴詳細內容分別如下:

時間:1961年5月16日至1961年5月27日(12天)

戒嚴類型:緊急戒嚴

發布戒嚴者:張都暎

戒嚴範圍:全國

起始原因:在李承晚辭職後,南韓政局陷入動盪,韓國陸軍第二野戰軍副司令官朴正熙少將於1961年5月16日發動軍事政變,終結短暫的第二共和時期政府。後續成立「軍事革命委員會」,由參謀長張都暎出任委員會主席,張都暎同步宣布全國緊急戒嚴。而朴正熙雖任副主席,但掌握實際權力。此次事件也稱5.16軍事政變。

朴正熙發動軍事政變佔領國會。(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時間:1961年5月27日至1962年12月5日(558天)

戒嚴類型:警備戒嚴

發布戒嚴者:張都暎

戒嚴範圍:全國

起始原因:5.16軍事政變的延續。1962年12月17日,民眾投票修憲成功,第三共和國成立。

516軍事政變主要成員,左起依序是少將朴正熙、少校朴鐘圭、少校李洛善、上尉車智澈。(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時間:1964年6月3日至1964年7月29日(58天)

戒嚴類型:緊急戒嚴

發布戒嚴者:朴正熙

戒嚴範圍:首爾

起始原因:5.16軍事政變發生後,軍事革命委員會成立,1961年7月3日,發動軍事政變的朴正熙接下委員會主席的位置。後在美國政府的施壓下,軍事委員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允許民間人士參加政治。1963年朴正熙卸下軍職,以民主共和黨的身分就任總統。

後續朴正熙政府試圖與日本政府開啟邦交,但由於日本曾殖民韓國35年,此時距離光復也才過去20年,所以民眾反日情緒強烈,最後此事件演變成首爾民眾的抗議活動,最後甚至演變成全國性抗議,朴正熙也因此針對首爾地區發出戒嚴令。此事件也稱為6.3起義。

時間:1972年10月17日至1972年12月13日(69天)

戒嚴類型:緊急戒嚴

發布戒嚴者:朴正熙

戒嚴範圍:全國

起始原因:朴正熙為求終生獨裁統治,以實現朝鮮半島統一和應對急劇變化的國際形勢需要改革現有體制為由發布戒嚴令,宣布現行憲法作廢、解散國會,停止一切政治活動,集會、媒體則納入軍事管制。後續朴正熙於1972年10月27日頒布《志在祖國和平統一的憲法修正案》(維新憲法),正式廢除總統的連任限制,並將總統從民眾直選改成間接選舉,第四共和國正式成立。此事件也稱為10月維新。

總統朴正熙宣布現行憲法作廢。(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時間:1979年10月18日至1979年10月27日(10天)

戒嚴類型:緊急戒嚴

發布戒嚴者:朴正熙

戒嚴範圍:釜山、馬山

起始原因:1978年的議會選舉中,在野的新民黨以微弱優勢擊敗朴正熙的民主共和黨,但後續在民主共和黨的操作下,新民黨總裁金泳三於同年9月被逐出議會,新民黨66名議員辭職。此事件引發民眾憤怒,後續於10月在釜山、馬山等地爆發示威抗議,朴正熙便對兩地實施戒嚴,此事件也稱為釜馬民主抗爭。最後朴正熙於1979年10月26日晚間19點45分遭時任韓國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槍殺,結束18年的獨裁統治。

進駐釜山、馬山兩地鎮壓的部隊。(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時間:1979年10月27日至1981年1月24日(440天)

戒嚴類型:緊急戒嚴

發布戒嚴者:崔圭夏

戒嚴範圍:濟州島以外全國延伸至全國

起始原因: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槍殺朴正熙後,國務總理崔圭夏依憲法規定就任臨時總統,並宣布自27日凌晨4點起在濟州島以外地區戒嚴,避免因為政局混亂導致北韓趁隙入侵。

而在同年12月12日,時任國軍保安司令官兼戒嚴司令部合同搜查本部長的少將全斗煥發動政變,成功取得最高軍權,總統崔圭夏因此遭到架空。第五共和國成立。

1985年5月17日,崔圭夏在全斗煥的要求下,將戒嚴令擴張到全國範圍,所有政治活動、大學授課全遭停止,國會遭首都警備司令部封鎖,反對派領袖金泳三、金大中遭逮捕。此事件也稱為5.17非常戒嚴令,曾多次改編影視作品的陸軍空將部隊武力鎮壓的光州事件,便是在這段戒嚴令時期發生的。

韓國政府武裝戒嚴部隊逮捕光州民眾。(圖/達志/美聯社)

時間:2024年12月3日23點至2024年12月4日4點30分(5.5小時)

戒嚴類型:緊急戒嚴

發布戒嚴者:尹錫悅

戒嚴範圍:全國

起始原因:現任總統尹錫悅自2022年上任後,因施政方針悖離民意,施政滿意度從原本的52%,在短短3個月內跌到24%。主要原因是在多次言論引發民眾不滿,再加上其妻金建希一直面臨受賄、操控市場、干政等指控,而尹錫悅雖曾為妻子行為致歉,但反批輿論將妻子的行為誇大、妖魔化。

由於尹錫悅的行為讓許多民眾十分不滿,在2024年4月的國會選舉中,在野的共同民主黨順著民意,取得過半175個席次,尹錫悅所屬的國民力量僅取得108席。2024年11月時,尹錫悅施政滿意度跌至17%。

也因為朝小野大的關係,尹錫悅在2024年的施政一直遭遇在野政黨阻撓。6月時,網路上對於尹錫悅彈劾案的請願人數已經達到143萬人連署。10月時,在野的祖國革新黨表示正在擬定彈劾草案。

12月3日晚間10點30分,尹錫悅以剷除親北勢力、保護自由憲政秩序為由,指稱政府被在野黨癱瘓,突襲式的宣布全國進入戒嚴。

尹錫悅宣布戒嚴。(圖/達志/美聯社)

後續國會議員連夜進入國會,在國會議長禹元植的帶領下,190名與會的議員在4日凌晨1點左右通過了2206197法案,也就是要求解除戒嚴令的決議。而與會的議員中,有18人隸屬於執政的國民力量黨,國民力量黨主席韓東勳雖未參與投票,但曾在媒體面前表示「尹錫悅所發布的戒嚴令是非法違憲的」。

最後在4日凌晨4點30分,尹錫悅發布聲明,表示接受國會決議的停止戒嚴請求,但同時尹錫悅也要求,在野黨應立刻停止通過彈劾、操縱立法、操縱預算的方式來癱瘓政府,更指稱這是一種「令人髮指」的行為。

議員助理與民眾在國會內阻擋戒嚴部隊進入。(圖/達志/美聯社)

綜觀這17次戒嚴,幾乎也代表了南韓近代的政治歷史,其中除了麗水士兵騷亂、韓戰、1979年朴正熙遇刺事件外,其餘10次戒嚴其實與防止共產主義、防止北韓入侵均無關係,都是基於權力因素而延伸出的戒嚴,甚至打著戒嚴之名號來縮限公民基本權利。所以直到現在,南韓社會大多對戒嚴一事抱持著負面的態度看待。

但從1987年修憲過後,南韓的戒嚴法就明定,戒嚴時期不得解散國會,國會議員的「免遭逮捕權」也被保留下來,這也是這次尹錫悅宣布戒嚴後,議員們第一時間就衝去國會開會,投票通過解除戒嚴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