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重慶2/蘇軾自號「東坡居士」 都是因為「這個人」
記者:王若 | 2024-12-15 06:00
白居易任忠州刺史時,在城東的山坡上種杏栽桃,並將當地命名為「東坡」。(圖/王若攝)
與重慶有關的古今名人不勝枚舉,譬如南宋僧侶道隆是重慶涪陵人,他東渡日本傳佛法,後來成為日本臨濟宗建長寺派開創人。又如明朝女將秦良玉是今重慶忠縣人,她平定叛亂立下汗馬功勞,是唯一單獨載入正史的巾幗女英雄。
而文人之間最值得稱頌的,莫過於宋代大文豪蘇軾對唐朝詩人白居易的「東坡情懷」,這段跨越時空的仰慕之情便發生在忠州,也就是如今的重慶忠縣。
白居易酷愛拈花惹草,幾乎種植成癮,他擔任忠州刺史時,在城東的山坡上種杏栽桃,便將當地命名為「東坡」,並留下兩首〈東坡種花〉及〈種桃杏〉等名詩。200多年後,蘇軾赴京做官船過忠州時,感念白居易曾在忠州做過刺史,於是停船登岸並到東坡賞花。再過20年,蘇軾被貶至黃州,他在黃州像白居易一樣栽花耕種,從此自號「東坡居士」。
回到如今的忠縣,原先的忠州老城區因為三峽水利工程,已淹沒到只剩四分之一,成為三峽水庫區唯一留存的半座原貌舊城。僅存地勢較高的老街在當地政府重新規劃下,改名為「忠州巷子」,仍保留著許多古宅、木雕、石刻等寶貴的文化遺產。
走進忠州巷子,踏在彎曲起伏的青石板路上,兩旁多是民初時期的老建築,和幾棵古老的黃葛樹,彷彿走入倒流的時光隧道中,見證老城曾經的興衰歲月。東門舊址外,昔日的東坡花園仍在,桃、柳、木蓮依舊茂盛,只是換了新貌,添了詩廊、東亭、東樓、慕白軒、白蘋橋……,和紅牆上的兩首〈東坡種花〉一同追憶白居易。
要深入認識白居易,可走趟到忠縣城西長江北岸的白公祠。這是明末忠州知州馬易從為紀念白居易而建的祠堂,清道光年間又增建劇台、蓮池、醉吟閣,並在蓮池旁蓋四角亭。
目前的白公祠景區,由由山門、蓮花池、樂天祠堂、白園、詩碑林、醉吟閣、白居易塑像、洗墨池、四賢亭、木蓮園以及加修的園林長廊、亭榭組成,整體建築新舊參半,多屬明清風格,總佔地約1.3萬平方公尺。
再加上因三峽工程而受保護的丁房闕、無銘闕、關帝廟、太保祠、老官廟等眾多古蹟亦相繼遷至白公祠,除可了解白居易畢生事蹟,也能親睹忠縣珍貴的歷史文物,很值得花上大半天細細品味。
在忠縣,還可吃到道地的酸菜魚,這是起源於重慶的一道名菜,台灣許多川菜館也都吃得到,但口味略有不同。當地餐廳的廚師說,酸菜魚主要原料多為草魚片、酸菜、泡椒、花椒、生薑等,烹飪時必須先炒香泡椒、薑,再加湯燉煮酸菜和魚。好吃與否的關鍵在於酸菜,尤其使用老醰酸菜烹煮的酸菜魚,入口後酸到回甘的湯頭,簡直人間美味。
如果說忠縣的白天,因東坡花園而繽紛,那麼忠縣的夜,必因《烽煙三國》而璀璨。從張藝謀在桂林的《印象劉三姐》開始,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已是大陸許多著名景點的招牌。重慶忠縣《烽煙三國》的主要觀眾,多半是到長江三峽旅遊的遊客,他們在遊輪停靠忠縣後,白天走訪忠州古蹟,夜裡看完《烽煙三國》再回到遊輪,繼續下一段旅程。
《烽煙三國》是以三國歷史為劇本的實景大戲,主軸是以關羽為主的忠義故事,再結合三國時期一些重大事件,譬如降漢不降曹、赤壁之戰、華容放曹等。整場實景劇共70分鐘,在3.5萬平方公尺的大場景水上舞台演出,觀眾台可180度移動,共出動300多名演員、50多匹戰馬,聲光效果震撼效果完全不輸張藝謀的「印象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