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評論

【王之道】民主成就背後的隱憂

立委蔡壁如(左起)、林淑芬、前立委邱文彥呼籲政府將重大建設明確定義,才不會浮濫徵收。(圖/中時資料庫)

我國民主化二十年,政黨輪替三次,民主成就傲人。根據自由之家「二○一九年自由與媒體」報告,台灣在滿分一百分中取得九十三分,位列世界第二十五名,亞洲排名第二。然而,這些「民主成就」背後,卻是愈來愈不受節制的行政權與萎縮的立法權,言論自由受到行政及司法權層層威脅,使社會充斥著「厲害了我的黨」氛圍。

外表光鮮亮麗的民主,背後卻不問是非,只問黨派立場與意識形態,成為當前政治運作最大的困境。國民黨、民進黨二大黨惡性競爭,陷入「比爛」的循環。

國民黨做為百年老黨,黨的威權與醬缸文化深植台灣,舊文化、老習氣如DNA般纏繞不去。國民黨員習慣簇擁強人,聽從指示、服從領導,不習慣溝通思辨與承擔,一旦強人消失,就像繼承龐大遺產的富二代,只顧著爭吵分家產。如今落得家徒四壁、人去樓空的淒涼景象。

國民黨必須大破大立,改變過去威權的政黨文化,走上法治而非人治、合議制而非獨任制的運作。正視綠營基本盤已大於藍營,不能企圖繼續吃已失效的兩岸牌、經濟牌苟延殘喘,更不能期待「韓流」般的奇蹟,透過議題連結與社會接軌,才能與民進黨爭天下。遺憾的是,國民黨這次黨主席改選,未見可救黨的「鳳凰」。

至於街頭起家、從無到有的民進黨,不像國民黨家大業大,白手起家闖出一片天,不可能當個乖乖牌,培養出反權威、勇於承擔的政黨文化,遇到艱難的挑戰,更傾向帶頭承擔,先拚再說。衝突與鬥爭之際,民進黨卻懂得攜手打群架、搶地盤,反觀國民黨自命清高,內鬥內行,外鬥怕髒了手。

然而,隨著民進黨壓倒性勝選,不但將繼續完全執政四年,甚至已浮現「長期執政」的苗頭,逐漸出現類似國民黨的威權文化,黨的意志高於個人意志,不論是非,黨說了算。

舉例來說,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硬推的《國土計畫法》修法,倘若通過,國土計畫的時程將可能無限期延宕,繼續放縱農地工廠叢生的問題。然而,綠營中只有一位長年扮演「烏鴉」的立委林淑芬,聲嘶力竭疾呼反對,卻如蚍蜉撼樹。林淑芬因堅持個人良知,在上一屆立委任期中,遭民進黨團黨紀處分。失去「烏鴉」的民進黨,不就和國民黨是一丘之貉嗎?

台灣政黨政治陷入惡性鬥爭,一個政黨爛,反倒成為另一個政黨不求好的理由,沒人願意比好,傷害的將是台灣人民。根據二○一六年和二○二○年大選結果,顯示小黨有一定的生存空間,時代力量可以搶綠營選票、台灣民眾黨可以搶藍營選票,未來藍綠格局或許不會改變,但若國、民二黨再繼續比爛,就可能失去藍綠代表權。愛台灣,就要比好,不能比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