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熱線

客制化工廠產能提升70% 台灣搶占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

(圖/外貿協會提供)

「連結」與「優化」是工業4.0的核心精神,要造就這兩大關鍵要素,需要大量運用自動化生產、物聯網、智慧機器人、供應鏈互聯及大數據等。臺灣早期代工產業興盛締造了經濟榮景,近年來代工大廠紛紛轉型投入自動化,並隨著產線的高精密組裝、加工程序日趨複雜,對自動化需求更是與日俱增,但當「自動化」與「機器人」整合,將不會再是單純的兩個技術應用,相輔相成即升級為「智」動化,並成為臺灣智慧製造及機械產業發展的最佳助力。

臺灣機械業每年以新臺幣千億元的速度成長,機械公會今(2020)年發布2019年機械設備出口統計,累計出口金額達278億美元,總產值維持1.1兆元(352.45億美元)水準,更樂觀今年2020上看增加1千億元(約33億美元)、出口值年成長5%~10%,其中出口主力的工具機產值年成長可達10%。2020年年初,儘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機械設備出口,期望疫情4、5月和緩後,市場將對設備出現強勁需求,訂單大爆發,下半年一旦景氣回升,將是臺灣機械產業的契機。另一方面臺灣在工業協作機器人市場更是在國際間早已嶄露頭角,以臺灣本土機器人天王達明機器人為例,在2018年已經躍升全球市佔率第二,僅次於丹麥的Universal Robots。

臺灣擁有發展「智」動化的先天優勢條件,累積了深厚的底蘊,以達明榮獲第28屆台灣精品獎的TM12為例,是全球第一個有「眼睛」的協作機器人,可從事對象形狀、位置、條碼、顏色辨別,且擁有智慧視覺定位,適用於半導體、面板、CNC產業等。日本富士經濟(Fuji Keizai)發佈預測,到2025年,全球工業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擴大至2018年的2.5倍,達到2.87兆日圓(267億美元)。而協作機器人的市場規模2025年將達4,110億日圓(38.28億美元),為2018年的7倍。導入 AI 人工智慧系統的自動化設備,除了提供客戶應用多元的產線自動化解決方案,更是未來自動化產線的趨勢。

而另一方面,被稱為「工作母機」的工具機,更是臺灣工業實力的代表。在工業4.0發展趨勢之下,如何監控掌握工具機械所有元件的同時提高生產力,進而達到優化並提升利潤?同樣將智能結合在高階工具機上的應用,榮獲28屆台灣精品獎的達佛羅i4.0工具機智能監控系統,能滿足此需求。機器在安裝i4.0工具機智能監控系統後,針對機械所有耗材進行監控,可迅速擷取資料及數據,加以分析後提供管理者大量有用的參考數據,藉此可確保生產線機器之高可靠度、高精度,同時了解產品的壽命,進而做到能源及制程控管。

同樣實現「智」動化的台灣精品獎企業台達電,更延伸轉型智慧「智」造,打造全方位智慧製造解決方案,客制化智慧工廠產能相較於傳統產線能有效提升70%,直接人力人均產值提升3~5倍,並減少約35%的生產使用面積,完美詮釋了工業4.0的核心精神–「優化」,提升效能、降低成本,幫助企業創造更高的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