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綜合
神佛傳奇韋駄菩薩2/持杵姿勢有玄機 外來僧侶掛單看分明
記者:謝東明 | 2020-06-11 04:00
相傳韋馱抓回偷走舍利子的羅剎鬼,自此成為佛祖座前護法,同時保護佛法與僧侶。(圖/施岳呈攝)
走進主祀十八手觀音的新北市竹林山觀音寺主殿,就可看見觀音法像左側的韋馱菩蕯,神像粉面無鬚,身穿甲冑,肩披飛帶,單手執金剛杵拄地,英氣逼人。觀音寺董事長黃火旺說,韋馱菩蕯除了是守護寺廟的天神,古時在中國,由韋馱菩蕯手持金剛杵的位置,還能判斷能不能在廟裏「掛單」(投宿)。
黃火旺說,「掛單」是佛寺接納外地僧侶,而且提供免費食宿的說法。但有時佛寺不便直接拒絕外來僧侶掛單,相傳只好以韋馱菩薩手持降魔杵的姿勢,婉轉表達寺廟意願。一般來說,韋馱菩蕯持杵姿勢約有三種,一種是兩手合掌,金剛杵橫放在兩臂上,一種是單手持杵拄地,另一種就是單手持杵靠在肩上。
所以韋馱菩薩持杵姿勢暗藏玄機,例如單手持杵靠在肩上,表示寺廟願意接受外來僧人,三天以上的長期掛單。兩手合掌將金剛杵橫置兩臂中,則表示雖可接受外來僧人掛單,但投宿時間只限一天。至於單手持杵拄立在地,就表示寺廟不接待外來僧人掛單了。
黃火旺說,「韋馱」最早來自於梵語,原本翻譯為「塞建陀」、「私建陀」、「室建陀」,簡稱「建陀」等。相傳,原是婆羅門教的天神,有六頭十二臂,常手拿弓箭,騎乘孔雀,後被佛祖感化才成了佛教護法天神。但因後世誤植文字與簡化結果,最終名字成了「韋陀」或「韋馱」。不僅有菩薩化身,甚至有佛號稱為「樓至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