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健康

【思覺失調症回歸社會1】每年增加近2千患者 人手不足恐疏漏

思覺失調症患者積極接受治療,仍能回歸社會與職場,演勇即是成功的例子之一。

根據健保署資料顯示,台灣約有15萬名思覺失調症患者,雖然初發生率始終不變,但隨著平均壽命延長、就診率增加,所以每年持續增加1至2000名患者,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說,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大腦疾病,不是任何人的錯,但台灣社會普遍仍不夠認識這個疾病,「去汙名化」始終是努力目標。

除此之外,台灣醫療資源也相當不足,賴德仁說,澳洲對於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治療採取分級制度,每位個案管理師大約照顧4至6人,但台灣沒有分級制度,竟是1比350人,差距甚大。

賴德仁說,患者回歸社會,需要各方資源的協助,包含醫療機構及民間機構的相互配合協助、相關人員的訓練、個案的追蹤輔導、患者的醫療費用、社區照護、支持及復元制度的建立等等才能達成,如此複雜多樣的資源配合,對照衛福部公告的精神健康照護預算,平均1人的精神健康預算僅有22.08元,實在相當不足。

林口長庚精神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張家銘說,就算發病,只要積極控制也不用害怕。

「就算發病,只要積極控制也不用害怕。」林口長庚精神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張家銘說,「過去曾有研究顯示,第一次發病到接受治療大約需要2年時間。」在這段時間內,如果愈頻繁發病、大腦就傷害愈嚴重,若能在5年的黃金治療期內積極治療,思覺失調症患者也能走入人群、正常工作。

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

粉絲團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

YouTube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tUbkty-OfR4_AQ4B0Gt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