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綜合

水庫壽命到盡頭!公家機關不敢碰 拆壩成絕響

李鴻源曾帶領團隊拆除七家灣溪一號壩,但至此之後,再無公家機關碰觸拆壩議題。(圖/中國時報葉德正攝)

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曾在2011年主導拆除淤滿的七家灣溪一號壩,這也是台灣迄今唯一的拆壩經驗,當初從現場勘查測量,到把下游每一尾櫻花鉤吻鮭一一撈起,建立一套標準拆壩流程,但10年過去,再也沒人碰觸水壩拆除問題。

李鴻源表示,歐洲早在2000年左右就開始河川的文藝復興運動,關注壽命已到盡頭的水庫、水壩要怎麼處理,國外也已累積許多拆除中小型水壩的經驗,台灣卻沒人敢碰。

李鴻源說,眼看公家機關沒人敢碰,他在2011年以「下頭櫻花鉤吻鮭被沖走你就完了」為由,說服雪霸公園拆除淤滿的七家灣溪一號壩,他用200萬的經費做水工模型試驗與現場探勘,從研究到拆除共花了2年時間。

李鴻源說,七家灣溪一號壩雖是20米的中小型壩,但這是台灣第1座嚴格監控的拆壩工程,也曾建立起一套標準作業流程,但隨著政權輪替,主政者不重視,成了絕響。

李鴻源說,台灣水庫與水壩問題在於管理機關多,水利署管理水庫等大壩專業沒問題,但水利會、台電管理的各式小壩,因專業不足管理混亂,根本是多頭馬車。

「拆壩首重溝通。」李鴻源指出,拆壩技術不是問題,問題在成本難以計算,如何解決空窗期間的供水問題、各個利益相關者與NGO團體怎麼溝通、公民參與都是重點,雖然很困難,但不能不開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