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熱線

大同連吞三根跌停!疑外資調節、股東想先跑 市場賣壓出籠

大同6/30股東會經營權爭奪,爆發剔除股東選舉投票權重大風波。(圖/王永泰攝)

陷入經營權之爭的大同股價連續三個交易日跌停,3日收盤僅剩14.4元,失守15.5元淨值,外資賣超力道逐日擴大,外資圈人士說,一般而言,國際資金不太可能刻意介入經營權之爭,出現大量賣超很可能是部分外資先行調節、程式停損單,以及此次參與經營權爭奪戰的籌碼鬆動所致。

國際資金連三個交易日開始加大調節大同力道,7月30日賣超3,063張,7月31日賣超急速擴大至31,139張,當日大同成交逾60,000張,更刷新全額交割股單日成交天量,至8月3日賣超持續擴大到44,445張,居單日賣超個股排行之冠。

觀察受託買賣大同的券商,3日賣超前三位分別是台灣匯立、摩根大通與元大,賣超張數介於5,297~19,163張不等。過去三個交易日累計起來,同樣是以這三家券商的客戶為賣超大宗。

資深證券、期貨分析師方慕孺推敲,原本市場派集結兵力,意在經營權,然大同公司派剔除市場派表決權,九席董事全拿、守住經營權,隨後市場派與公司派角力進入延長賽,因短時間難有確切答案,部分市場派股東可能憂慮面臨人人都想先跑的「火災困境」,因此提前出脫持股,反而導致市場賣壓大舉出籠。

其次,大同因經營權問題,被打入全額交割股,對重視流動性與公司治理的外資法人而言,持有大同股票的風險上升。市場近期推測,大同可能在即將到來的季度調整中遭除名,然MSCI向來不對個股發表看法,一切靜待權重調整結果出爐,才算確定。

外資分析師另透露,姑且不論大同公司握有的土地資產價值不斐,主動型基金經理人面對類似的情況時,為了規避風險,多會採取「先出再說」策略;加上大同股價31日破底,當天可能已觸發程式交易停損單,成為大同近期另一大賣壓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