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黑科技潮
記者:陳天鈞 | 2019-09-14 06:00
碳纖維已經成了製錶業的高科技代表。
不管是取材它內斂的色調,還是看重它輕量、高強度的物理特性,或許兩者都有。尤其在競速運動相關品項上,碳纖維已經成了製錶業的高科技代表!運動旺季看夠了不鏽鋼,你不能錯過這個更優的選項。
高級製錶業進入21世紀後,出現很多巨大變革,尤其是從業外引進許多新的高科技材質,其中碳纖維(carbon fiber)正是主角之一。
重量輕 強度勝鋼
碳纖維重量比鋁輕、強度比鋼大、細度卻比人類頭髮還小,其含碳量高達90%以上。相同體積下,碳纖維的重量僅是鐵的4分之一,甚至比鋁合金還輕,強度卻高於鋼四倍,長期受力不發生潛變和耐疲勞。標準的製作方式是將碳纖維呈絲狀的原料編成片狀的「布」,再將碳纖維布層疊,注入樹脂結合成型,最後再進行切削加工。
身為21世紀最具潛力的新材料之一,碳纖維在各領域的應用愈來愈廣泛。70、80年代僅限於航空、太空等高科技領域,到了90年代,開始出現在體育休閒用品和更廣泛的工業領域。
2000年起,碳纖維嘗試被大量運用在手錶上,通常是製成錶盤、錶圈這些厚度較薄的平面結構。主要原因可以判定是基於外觀及造型的考量,當時只要看到用上碳纖維,幾乎十之八九和賽車主題相關。
辨識高 沉穩有型
碳纖維如同布料般編織格紋的可辨識度非常高,在視覺意象上等同於賽車、超跑所代表的強硬、輕量等各種高科技特質,如果換成是同樣在汽車上運用非常廣泛的鋁合金,肯定就沒有類似的效果;另一個原因是,當時開始流行全黑的錶款,比起容易被刮花的不鏽鋼鍍PVD,碳纖維不只黑,還黑得沉穩有型,所以讓錶廠和錶友同時趨之若鶩。
相較於當時多數品牌的濫用,仍有錶廠認真研究碳纖維勝過金屬的物理優點,以創新聞名的Richard Mille,2003年就以碳纖維製成RM 006陀飛輪腕錶的機芯基板。
愛彼則在2007年採用鍛造碳纖維技術製作錶殼,將碳纖維原料切短放進預先準備好的模具,注入樹脂再加熱、加壓成型,不僅製程縮短且塑型更加精準,當時這種技術,藍寶堅尼(LAMBORGHINI)車廠才停留在初步研發,愛彼就已大膽走在世界技術前緣,當然成果也令人激賞。
時至今日,整體錶殼全部採用碳纖維製造,並非困難的技術,逐漸成為鈦合金、陶瓷之外,追求手錶輕量化的最佳技術方案之一。
推新品 大咖爭鋒
以今年新品來說,羅杰杜彼(ROGER DUBUIS)第一次推出從錶殼、鍊帶、機芯全部碳纖維的Excalibur Spider Carbon 3,全錶重量只有81公克。姑且不?它突出的造型設計,這個重量配上陀飛輪厚重紮實的工藝代表,本身就是非常吸引人的矛盾對比,自然明確點出手錶和跑車的密切關係(錶款名稱中的Spider,在這裡不是蜘蛛的意思,而是雙門雙座敞篷小跑車的專門稱呼)。
柏萊士(BELL & ROSS)曾在2012年發表BR 01-94,錶殼、錶盤、錶帶全部都以碳纖維製成,以極致輕量化來呼應飛行錶的功能需求,今年繼續和F1雷諾車隊聯名合作,碳纖維錶盤配上賽車儀表常用的鮮黃配色,展現出純正賽車風格。
同樣以運動、賽車起家的豪雅(TAG HEUER)新款Carrera賽車錶,選擇把碳纖維用在錶圈,以鍛造碳纖維呈面不一樣的不規則花紋;另一款Aquaracer則是以鈦錶殼搭配碳錶圈,將輕量特點發揮到極致。
沛納海(PANERAI)今年將Submersible獨立成更偏重專業性質的潛水錶系列,許多款式大量運用鍛造碳纖維材質,以其中Submersible Carbotech為例,即使錶徑大,依舊輕若無物。
抗衝擊 因應揮桿
不過,真正論及對碳纖維的多變運用,沒有其他品牌能出宇舶(HUBOT)之右,這款Big Bang Unico Golf就是例證。它是全球首創的機械式高球專門錶,能計錄洞桿數,錶殼採用碳纖維結合鋁金屬的專利複合材質,提升強度來因應揮桿時的衝擊,全錶重量卻僅有97.93公克,顏色還有銀灰和深藍兩種,不再只是看久會有點無聊的黑。
除了高級製錶,號稱全世界最耐用的卡西歐(CASIO)G-Shock今年也全面更新錶殼材質,碳纖維配合新開發的錶殼內部結構,達成更好的抗衝擊性。
碳纖維不僅提供優異的物理特性,也為設計師們提供更大的創作空間。舉凡各類型運動賽事,都能看到碳纖維的身影,成為強烈的風格展示。有自信駕馭這股科技黑潮的錶友們,可別再遲疑了。
想追蹤最勁爆消息、想掌握最Fashion、最IN的娛樂流行資訊
粉絲團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want.ctw/
YouTube訂閱: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tUbkty-OfR4_AQ4B0Gt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