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即時

坦承三心二意 謝哲青做行腳節目如回春

主持《城市的100個發現》讓謝哲青深入地認識台灣,重拾少年環島旅遊的回憶。(圖/中國時報陳俊吉攝)

主持人謝哲青與胡文華在亞洲旅遊台節目《城市的100個發現》中,訴說台北之外的台灣城鄉的精采特色文化故事,謝哲青自首是個「三心二意的人」,隨節目造訪宜蘭頭城就想在那買屋,到了苗栗苑裡又愛上那的慢步調,去到新竹老街則迷上當地的舒適環境,謝哲青笑說:「來台灣旅行不只台北,其實其他城市是非常迷人的。」

謝哲青(中)造訪苗栗苑裡,百年技藝藺草編織藝術。(圖/亞洲旅遊台提供)

謝哲青自謙做不來美食節目,所以將重點放在他關切的青年返鄉議題,他在節目中探索苗栗的客庄文化與山城,看到了偏鄉凋零的傷感,卻也目睹了青年振興家園的決心,他以苑裡為例,指出當地地理特色即「風頭水尾」,冬季是一般都吹東北季風,西海岸則吹西北風,「當地人戲稱吃飯都要配沙,土地相對貧瘠,大多數年輕人都往外跑離鄉打拚」。

造訪書法世家有感

但苑裡返鄉青年的行動力讓謝哲青深感驚艷,他們集結在地藺編婦女、小農及返鄉青年成立了「苑裡掀海風」的組織,發行《掀海風》雜誌、經營「掀冊店」書店、推出文創商品,並積極與當地鄉鎮公所聯繫、串連起縝密的行政網絡,謝哲青在這一輩的年輕人身上看到新型態,他們有計畫、紀律地完成最終極目標,「文青也能實際作為、求生存,做出一番事業」。

在造訪宜蘭頭城書法世家康家第三代書法家康懷時,也令謝哲青特別有感,他揮毫寫下蘇軾《定風波》中的「莫聽穿林打葉聲」,是謝哲青每回面對人生轉折時勉勵自己的闕詞,「這次在台灣做行腳節目,也是我人生的開始,如《定風波》所描繪的心境。」

謝哲青造訪台南「北門井仔腳鹽田」親自下鹽田體驗堆鹽耙鹽以及撈鹽花。(圖/亞洲旅遊台提供)

重燃年輕環島熱情

來自南部的他透露「在鐵路局工作的爺爺是列車長,小時候能免費搭火車」,因此愛上慢節奏的旅行,在拍攝《城市的100個發現》感觸更深,表示離開快節奏的台北,到較鄉下之處旅行,所有時間、空間的觸感都大不相同,「就像達利的畫作般,向著同一個目標,此時所有時鐘、空間都變形」。

該節目除讓謝哲青重新認識台灣,也讓他宛如重返年輕時光,回到他騎淑女車環島時睡路邊、溪邊、搭帳篷、向廟方借宿的那股熱情,「因節目是在國旅熱潮之前錄製,拍攝日期自去年11月到今年5、6月,稍微避開這段報復性旅遊的時間」,他認為在台灣觀光的方式應更深層內斂,嘆道:「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對它太習以為常了,卻無法感受它的美麗風光、人文景致是可惜的。」《城市的100個發現》每周六晚上9點於中華電信MOD亞洲旅遊台播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