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大陸

中美經濟脫鉤「914大限」在即 在陸台商兩條路都前途茫茫

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蒙德比奇市,當地工作人員在庫房清點貨物。(圖/新華社)

美國川普政府一聲令下,9月15日起,所有使用美國設備或技術的公司一律不准再出貨給華為。不但晶圓代工的台積電、IC設計的聯發科要照辦,就連記憶體的美光也得照辦,再加上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EDA)被美國壟斷,即使有大陸政府的力挺,華為也只能認輸。

面對「九一四大限」,負責手機業務的華為消費者業務執行長余承東最近這麼說:「現在唯一的問題是生產(晶片),華為沒有辦法生產(晶片)。中國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只做了設計,這也是教訓。」華為自行設計、大陸官民寄予厚望的5G晶片「麒麟9000晶片」只生產到9月15日,雖然還會上市,但是數量有限。

綜合台商、產業分析師、公協會負責人的意見,大家都高度關心:中美經濟脫鉤是否成真、脫鉤的程度如何、言行都傾向脫鉤的川普能否連任等問題,但大多數人卻高度緊張、不願公開表示意見,特別是接受政府補助的公協會及半官方的貿易機構。

分析川普與拜登的競選政見,川普的對中經濟脫鉤論是非常明確,像他「終止對中國的依賴」政見排在十大政見的第三位,內容包括:從中國帶回工作的公司,將得到抵稅優惠;將製藥和機器人技術等基本行業帶回美國,可減免100%費用;如果公司把業務外包給中國,將不能獲得美國聯邦的合同。相形之下,拜登的對中經濟政見只提到:希望醫療物資不再依賴中國。

至於蔡政府,則是積極加入由美國主導的「非紅色供應鏈」。像是由美國在台協會、外交部、經濟部、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歐洲經貿辦事處及貿協共同舉辦的「重組供應鏈:促進理念相近夥伴間之韌性」論壇4日登場,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就直接了當地表示,美國政府正在採取全政府作法,因應供應鏈重組的趨勢,而台灣應把握這次獨一無二的好機會,共同參與全球供應鏈重塑;與會的外長吳釗燮也表示,供應鏈安全的確就是國家安全。

因此,受訪者普遍認為,若是川普當選,中美經濟繼續脫鉤的可能性很大,但下一步該怎麼走,是否在大陸以外另建產線,台商因為產業別及競爭力而有不同的考慮。

國泰期貨投資諮詢部專案經理簡伯儀指出,是否在大陸以外另建產線,跟企業的大小無關,而與企業產品相關,如果是大量生產的產品,如紡織、電子零件,就有必要,但如果是利基型產品或是內需型產品(如水泥),則不急。

還有一家傳產台商,在泰國、台灣、美國、大陸都有工廠,最近只有大陸廠虧損,原因是近10年每年平均10%的調薪,使得大陸廠部分工人的工資比台灣還高;其次,由於大環境變化,原本在大陸完整的產業群聚開如潰散,原料的取得不如以往方便;第三,大陸廠競爭力快速提升,且習慣性削價搶單、挖角研發人員;第四,台灣今年不斷推出租稅優惠,相形之下,大陸官方卻是不斷補貼陸企,提升其競爭力。如此種種,讓台商興起「不如歸去」的想法。

在大陸做外銷的台商面對國際訂單消失,部分廠商也開始嘗試做內銷,但大陸市場的實際消費力有限。據台北金融研究發展基金會諮詢顧問陳松興分析,首先,大陸財政赤字在1995至2018年間平均占GDP的30.58%,但2018年卻達到50.5%,創歷史新高,此後更是居高不下,因此要透過財政刺激消費,顯是力有未逮。

其次,大陸外匯存底從2014年6月的高峰3.99兆美元,在不到3年的時間裡,於2017年2月跌破3兆關卡,即使目前回到約3.1兆的水平,但顯然大陸的國際收支也不像過去那麼充裕。陳松興指出,大陸資本帳在去年第4季還出現401億美元的赤字,顯示中國國際收支面臨壓力。大陸想靠外匯買豬肉、買半導體、買大豆、買石油……也無法再像過去那麼大手大腳了。

台商,特別是大陸台商,目前最關心:大陸面對外部挑戰,未來會採取什麼路線來因應?《斷鏈之後:科技產業鏈的分整合》指出大陸未來三種可能走的三條路線:和平演化、選擇與集中、鋌而走險。

前行政院長毛治國在為《斷鏈之後》所寫的導讀中提到,若是大陸最後選擇「鋌而走險」這條路,不論對中美兩強或台港日韓等經濟體都是災難性結果,而它的可能起因最主要是:中美擦槍走火或兩岸擦槍走火,因此,即使只有1%的發生可能性,任何負責任的當政者都需要全力避免,絕不可輕率、輕佻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