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評論

泰公開講/劉泰英:抗衡美豬牛 台灣肉品應轉型

2009年11月14日/針對放寬美國牛肉進口引發民眾疑慮與不滿,時任台南縣長蘇煥智號召民間社團發起反毒牛、反出賣、反欺騙大遊行,表達強烈不滿和抗議。(圖/何叔娟攝)

蔡英文政府閃電放寬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全齡美國牛肉進口,引爆爭議。回顧前朝馬英九政府執政時期,也曾因美牛進口政策慘遭撻伐,當年許多撂狠話的民進黨政治人物,今日已位居廟堂;昔日上百團體組成的「反牛聯盟」,也不再揮舞「進步大旗」,只剩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主婦聯盟仍堅守反對立場,印證古諺所說的「板蕩識忠臣、日久見人心」。

令人好奇的是,那些曾打著「監督國會」、「關心環評」的進步團體,是默認了「昨非今是」嗎?還是昔日根本就是政治導向,留待民意、輿論和歷史定奪。

隨著科技進步,人類對生活的要求愈來愈多,國與國貿易互動頻繁,甚至談判傾軋也大幅增加,很多政策利弊得失互見。例如為了建設而破壞生態,核能發電和火力發電都是如此,各國都想要便宜、穩定用電,核能發電雖最便宜,也不像火力發電造成空氣汙染,但核廢料難以處理,福島核災更令人嚇破膽。

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美牛進口,其實也是「抉擇」問題。台灣長期靠美國保護,如今兩岸關係嚴峻,美國政府更公開「反中」,蔡政府不可能對美國說「不」。

當歐盟尚無法確認瘦肉精對健康的危害,嚴禁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之際,也有美國家長懷疑瘦肉精可能導致子女患自閉症,正在打官司,台灣卻只能對美國要求照單全收,這正是很現實的政治抉擇。

儘管如此,政府絕非只能消極地接受美國豬牛,畢竟我們是主權國家,台灣人又偏好食用豬肉甚於牛肉,連衛福部長陳時中都坦承,含瘦肉精的豬肉可能不利於心血管疾病者,那麼政府應更有責任,確保不想吃含瘦肉精豬肉的民眾,能有較多的選擇。

此外,美豬價格比台灣豬肉低了一半,價格上很有競爭力,如何避免社經地位較差的民眾,尤其是學齡兒童「被迫」長期食用低價的美豬,恐讓健康成為貧富差距下的犧牲品,這都是政府不能推卸的責任。

當政府決定開放肉品市場競爭,因美豬價格比台灣豬肉便宜,在地豬農立刻備感威脅,這就是為何前總統李登輝生前要發展台灣高級肉牛的原因。台灣現有肉牛大多是退役水牛,再加上養育技術不發達,品質輸給國外肉牛(如日本和牛)一大截,但台灣不乏愛吃牛肉的民眾,若長期將市場拱手讓給紐澳牛及美國牛,本地養牛戶的生存將更為艱辛。

如果李登輝發展台灣和牛的理想能實現,養牛技術移轉台灣農民後,養牛戶就有機會在高級肉牛市場搶下地盤,不必冒著風險爭搶低價肉品市場。畢竟想吃得健康的老饕很多,就算美豬牛價格較便宜,也絕非他們心中首選。

作者/劉泰英 1936年生,美國康乃爾大學經濟學博士。在李登輝總統時期,以中華開發董事長頭銜,出任國民黨投管會主委,與李前總統關係密切,外界當時也以財經國師、國民黨大掌櫃等稱號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