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健康

舒心BAR/吳若權:消除業障 從自己做起

舒心BAR/吳若權:消除業障 從自己做起(圖/123RF)

每一個起心動念,從發出動機,到產生行為,就是一次因果。如果可以徹底改變「因」,就不會有那樣的「果」,所謂的「業障」,才有可能徹底消除。

幾年前,我有機會應邀參加一項祈福活動。在會場遇到一位年輕的法師,他看過媒體報導,知道我母親中風,竟在初次見面,就脫口而出地對我說:「你媽媽的業障很重!」

突然聽他這樣一說,我愣了一下,雖然感到錯愕,禮貌上還是答謝他的關心。

就在那一瞬間,我問自己:「我在介意什麼?他的話,踩到我心底的哪個痛處?」

接著有一連串的答案,立刻浮現腦海:「我覺得被冒犯!」「我覺得他沒資格說這樣的話!」「我覺得他在批評我的母親!」

我其實大可以把所有負面的情緒,都指向他失言所犯的錯誤。但是,當我拿這個問題,繼續反覆地問我自己。幾天之後,我才發現真正的答案是:我很心疼自己的母親。

誠實面對生命的業障

如果「你媽媽的業障很重!」這句話是真的,那我要如何幫助母親消除業障?

重新看看母親這一生,童年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代,成長在物資匱乏的環境,生兒育女過程非常辛苦,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拔長大,自己中風倒下,而後丈夫過世,這幾年又罹癌……如果她不是我的母親,只是電視連續劇裡的一個角色,我應該會承認這個女人的業障深重吧!

但正因為她是我的母親,是生我、養我、育我的母親,我怎麼能夠捨得承認:她的業障很深!

而我到底要怎要做,才能消除母親的業障呢?

捐款助人、祈福消災、抄誦佛經、行善布施……幾個世俗中經常被用來消除業障的方法,其實我日常都持續在做,但為什麼我仍被那位法師的話語刺痛,而感到不安呢?

這件事情,著實困擾了我一陣子。

直到有一天,要過一個大馬路,等紅綠燈的一百二十秒,川流的人潮與車輛,在眼前穿梭不停,站在滾滾紅塵中的我,看著馬路對面,如同從此岸與彼岸,那麼遠、又那麼近,突然發現問題根本就不是距離,而是內在是否有所察覺的時間。那一刻,我終於徹悟,放下自我的傲慢。

媽媽的業障,就是我的業障。甚者,再多釐清一點:媽媽,根本沒有業障;真正有業障的人,其實是我。

就這一念,讓我豁然開朗。從此,我不必再費力去消除媽媽的業障;我該專心致力於消除自己的業障。

消除業障的正確方式

關於業障,佛家的說法涵義很深奧,如果從比較淺顯易懂的方向來解釋,就是因為行為不當而形成的障礙。所謂的「業力」,就是透過身體行為或心理運作,所產生的力量,也就是起心動念之後的結果。一旦成為自我覺察的阻礙,就是「業障」。

佛家關注每一個起心動念,從發出動機,到產生行為,就是一次因果。凡人起心動念之後,就開始無止境的追求,有了貪念和執著,遲遲不肯放下,一旦「我執」被顯化出來,就會被說是「業障很重」!

我們常在生活中聽講「消除業障」,無論用的是正向的行善布施,或負面的怪力亂神,重點還是在於清除眼前已經存在的障礙,尤其是累世積累的重重業障,卻忽略另一個最根本的源頭,應該是造成「業力」的「因」,如果可以徹底改變「因」,就不會有那樣的「果」,業障才有可能徹底消除。

回到我剛剛講的邏輯:媽媽,沒有業障;如果媽媽有業障,其實是我的業障。而消除業障,最好的方法是:必須先改變自己。

如果我們已經覺察到目前的狀況,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就必須立刻做出大幅度的改變,明天才會擁有一個更接近理想的自己。

以自我覺察做出改變

最近這幾年來,陪著媽媽經歷她肉身的病苦,讓我有機會更深入靈性的學習。我深信所有身體的疾病,都來自情緒的問題。即使是基因遺傳,也都是細胞記憶。日常的醫療與復健,只能從健康上治標,而不是從靈性上治本。為了正本清源,我不只一次回去追溯爸爸與媽媽各自的成長歷史,每一次看似偶然的片刻,其實都有很深的意涵。

我們不斷輪迴於不同的世紀,卻重複著相同的命運;只因為執念太深、習氣太重,從來不肯做出改變,所以一直當掉重修,必須一次又一次重返人間,經歷類似的苦痛,以肉身試煉自己,是否已經能夠學會超脫。

其實所有改變的關鍵,都基於自己內在徹底的願意。只要透過自我覺察,願意做出改變,不再緊緊抓住過去的執念,無論在情緒、健康、感情、職場、命運,碰到多麼大、多麼難的障礙,只要自己願意改變,就有機會一百八十度從逆勢翻轉。

只要自己有最大的願力,就能清除最深的業障。而如何擁有這樣的願力呢?淨空法師曾經在開示「消除業障」的議題時,提出「淨念相繼」的原則,就是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是這樣日復一日的修行,讓我們在陪伴長輩、為他祈禱的時候,永遠可以得到最好的祝福。

以上跟你分享的是,由遠流出版《換我照顧您:陪伴爸媽老後的21堂課》這本書,所為你所整理摘要的重點,是特別以身心靈的角度,分享照顧經驗。邀請你上《時報周刊》臉書留下意見,和我分享你的照護經驗。

《換我照顧您》書封(圖/遠流出版提供)

《換我照顧您》

本書兼顧情緒療癒、與照顧方法。當子女從被照顧者轉換成照顧者,透過自省與學習,與爸媽一起經歷陪病伴老的人生,到達「沒有負擔,彼此祝福」的境界。

———————————————

吳若權的幸福書房: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x3BZdsZi_BlT-Ub6R58eg

吳若權 身兼暢銷作家、廣播節目主持、企管顧問、生涯顧問、情感與親子專家,以清新動人的文字風格廣受讀者歡迎,為無數人帶來激勵與療癒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