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綜合

環境,大家的主場

外籍生到北美館參加環境相關工作坊。

At Environment, “Connecting Value”,環境教育是一種價值觀的教育,面對環境,我們應該心存善念,心存敬意,擴展這樣的善念和善心,轉換成善行,落實在生活上,我們自然而然就會做對環境友善的事,如何培育對環境友善的未來人才,是我的團隊在推動環境教育時希望著力的方向。
曾經在一個教學現場,團隊講師問台下小朋友,你的生活需要什麼?很多小朋友第一個想到需要的是水,然後開始有小朋友回答,需要麥當勞,需要7-11,想要住在有山有水的環境,但希望這個生活區域有麥當勞和7-11,小朋友跟大人一樣,想要住在一個有好環境的地方,但又希望有足夠的經濟可以滿足生活的需求和慾望,我們培養的可能是未來的老闆、未來的總統,未來當他在訂定任何企業或國家發展策略,希望能有一顆尊敬環境的善心,達到環境和經濟共榮共存,而這顆善心,則是從小種在心裡的環境種子逐漸發芽、開花、茁壯。

環保署科普教育活動。

環境教育應該從生活紮扎落實,如果一個人從小開始認識、親近他所居住的環境,那麼長大後自然而然他就會疼惜、保護他所居住的環境,因此,推動環境教育最事半功倍的方式是將其融滲於12年國教核心素養,藉由規劃教師環境教育素養,以系統性的方式辦理各項環境教育教學活動示範案例,讓學校可以發展具地方特色的環境教育校本課程,再藉由跨領域、跨階段議題學習示範案例與分享,建置互動式環境教育學習平臺更有助於教師進行環境教育工作,老師對了,學生的學習也就對了。
如土地是否開發、開發後是否會造成土壤污染、污染後該如何處理,藉由中小學老師引導學齡兒童、青少年在社會、經濟及環境三個面向進行討論,從生活基本面的需求開始,彼此交換想法,學習尊重各種看法,最後討論出共識,這樣才有機會讓他們在未來面對各種環境問題時能夠喚起小時候種在心裡的那顆種子,在這片土地上開花。如果教育紮根工作做得好,受教過程中培育系統性思維,長大後藉由跨領域合作理性對話,提出最適當的Total Solution,才是向環境致敬的永續做法。

印尼水庫因家庭垃圾淤塞畫面。

環境教育也跟國際脈絡及趨勢息息相關,培養具國際觀的環境人才在這個翻轉的世界是我們可以發聲或著力的好機會,團隊曾經到印尼訪問,發現他們水庫淤塞的原因有95%是因為家庭垃圾,其原因在於他們的環境也是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但是家庭垃圾都丟在小河中,小河流到大河、大河流到水庫,水庫因此淤積,水質也相當污濁,水庫作為飲用水的水源,這樣的水質在台灣我們不敢使用,他們卻得拿來日常生活使用。我們在環境管理面非常的先進,因此環境教育的下一步應該更加拓展國際合作的觸角,不論是鼓勵學校教師或公務部門人員積極參與國際交流/事務,或是舉辦環境相關國際交流,都需要有系統性的規劃和執行,才更有機會讓臺灣的青年人看見世界的變動,讓全世界看見臺灣從環境教育出發為永續發展所做的各項努力。
10月21-26日,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基金管理會辦理「聽,見土水 臺灣生生不息」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法20週年特展,讓大家了解台灣如何努力來守護這塊土地,這也是環境教育很好的素材。20年前Nokia提出At Nokia, Connecting People,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環境教育也是來自於人性,At Taiwa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necting People,環境,是大家未來的主場,等著你一起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