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健康
【洗腎之島2】少年車禍支離破碎 醫師苦惱「怎麼勸器捐」
記者:張雅淳 | 2019-09-23 06:12
隨著戲劇《生死接線員》收視開紅盤,器捐登記人數也緩步上升。
相較於洗腎,由於台灣醫療技術進步,「換腎」不僅最多可用20年以上,患者的存活率高達8~9成,費用更只有洗腎的1/6,也讓更多患者決定換腎展開新人生,腎臟移植登記人數因此成長,為增加健康腎臟來源,目前政府、醫界紛紛推廣器官捐贈觀念。
今年五月播出的戲劇《生死接線員》,正是從器官捐贈探討生命意義,台北榮總移植外科兼任主治醫師鍾孟軒也擔任編劇諮詢,「我希望讓更多人看到生死關頭時家屬的各種糾葛,然後再去想:『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又會如何選擇?』」
戲劇收視開紅盤,也帶起更多人的器官捐贈意願,目前台灣器捐率約為5.3%左右,有上升趨勢,不過,就算簽了器捐意向書,有些還是過不了家屬那關。「健保卡上註記器捐,才有法律效用,但就算如此,我們還是會詢問親屬意見。」
花蓮慈濟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李明哲醫師說,最常聽到家屬回答「我沒有聽他(死者)說過」,就算死者生前表達器捐意願,還是有家屬「捨不得」,醫師不可能進一步勸說,只能尊重家屬。
鍾孟軒回憶自己第一次開口詢問家屬器捐意願,仍然印象深刻。「那是一個十九歲的年輕人,機車後座被拋飛出去,當時我想起前輩柯文哲演講時分享的經驗,就先問:『現在有什麼打算?』來看看家屬反應。」幸好家屬的宗教信仰可以理解,也有教會朋友解說,於是順利完成器官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