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熱線

CEO看產業4/吳田玉:突破3面向 讓台灣科技業危機變成轉機

過去10年與未來10年在經濟、政治等趨勢轉變下,日月光半導體總經理暨執行長吳田玉認為,台灣必需面對保護主義、平行世與遠端連結的新挑戰。(圖/黃威彬攝)

過去10年看到高科技業、網路平台、宅經濟跟高投資發展,公司愈來愈有錢,未來高科技的成長超越GDP(國內生產總值), 台灣科技業面臨3個挑戰跟應變思維,日月光半導體總經理暨執行長吳田玉從「保護主義」、「平行世界」、「遠端連結」解晰台灣科技產業的下一步。

台灣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成為典型的獲利者,台灣的代工產業在3個先決條件-分工、分散及區域平等大環境下,建構了世界工廠及完整產業鏈,但在疫情時代的地緣政治及區域保護主戰下,為科技業增加了變數。因為台灣的經濟體量太小,若不分工,台灣無法在不分工的情況下變成世界工廠;若集中在大陸、美洲、或某一個地區,台灣就沒有這個機會。若分工、分散及區域平等條件改變,台灣就沒有這個機會。

另外,而台灣自身的保護主義,可能在學習環境、人文教育、商業視野自我設限;小族群自滿症、多樣性遞減及排他性,都會造成長期的競爭弱勢,是非常危險的事情。相較於美國的保護主義、大陸的保護主義,真正要怕的是台灣的保護主義。

台灣有非常良好的科技製造業與制高點,建議台灣必須學習多元市場跟主導者(台灣經濟體量不適合做多元市場及主導者),在全球的共生關係、共生價值循環與長線競爭互補性做相對應的策略調整。任何的保護主義都是短暫的,但是叢林法則(競爭)不會改變,物競天擇;未來競爭將會更複雜,知識格局要求更高,執行手法更需要細緻;培育具有國際視野的專業管理人才更為迫切。

吳田玉認為,平行世界與保護主義是同出一轍,各國在面臨內外政經問題時採取了保護主義,這會讓各個國家大家都在保護自己,這就會變成各自彼此平行的世界。在這個情況下,台灣原是全球單一標準下的大贏家,當全世界的法遵、規格分成3個、4個,要求完全不一樣時,就很容易打破台灣去60年的經驗法則優勢。

在這樣的思維下,台灣在整體實力及彈性占了很大的優勢,多元製造系統也是科技業的基本功夫,未來需要強化地域性法遵與在地化產業鏈,讓實質競爭力更上一層樓。創新和客戶黏著力仍是王道,建構客制化研發與服務平台、市場定價機制、數位化、自動化、系統連結、數據可溯性的工業4.0、市場中立,客群本大化,以因應未來之需。

吳田玉建議,面對遠距工作、視訊會議、雲端服務專數位浪潮,習慣面對面溝通的台灣企業,要有未雨綢繆的準備與實質調整。(圖/黃威彬攝)

遠端連結這一點暴露了台灣管理人才的弱點,台灣是亞太樞紐的位置,全球客戶喜歡拜訪之處,也是面對面溝通商業模式的贏家,面對遠距工作、視訊會議、雲端服務專數位浪潮,習慣面對面的互動的火花與激盪,要有未雨綢繆的準備與實質調整。

吳田玉認為,陳了善用客戶關係外,台灣應努力提升語言溝通能力,情境掌握及遠端遙控連線系統的彈性及技術,整合既有優勢及數位應變能力。遠端掌控能力來自長期人脈的累積、專業訓練、公司實力、事前準備、情境掌控,都需要培養訓練才能面對新的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