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最新

直擊「黑洞吞噬恆星」 NASA:萬年難得一見

NASA公布首次觀測到黑洞吞噬恆星的畫面,也就是「星潮汐破壞現象」。(圖/翻攝自NASA官網)

美國國家航太暨太空總署(NASA),26日公布「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Transiting Exoplanet Survey Satellite,TESS),首次觀測到黑洞吞噬恆星的畫面,也就是「星潮汐破壞現象」(tidal disruption event,TDE)。

「凌日系外行星巡天衛星」於2018年4月18日升空,主要任務是尋找距離地球30到300光年外的2萬顆太陽系行星,任務目標是至少找到100顆有岩石地面或海洋,能夠孕育生命的類地行星,在成功發射1年半後,首次觀測到「星潮汐破壞現象」。

據NASA官網指出,TESS於今年1月首次觀測到「星潮汐破壞現象」,在距離地球約3.75億光年、往飛魚座(Volans)方向的位置,有一顆質量與太陽系相近的恆星,受到附近質量為太陽的600萬倍大的黑洞吸引,逐漸遭到「潮汐力」強力拉扯,巨大的能量讓恆星溫度變得很高,最後被黑洞吞噬。

加州卡內基科學研究院天文台(Carnegie Observatories)研究員霍洛恩(Thomas Holoien)表示,團隊發現該恆星的「星潮汐破壞現象」時,正處於現象初期,因此團隊有更多的觀測時間,透過TESS觀測到正在劇烈發生「撕毀、吞噬」星體的區域,溫差在數天之內達到攝氏2萬度,由最高攝氏約3.97萬度,迅速降到攝氏約1.97萬度,這次的溫降是NASA第一次在「星潮汐破壞現象」中觀測到「溫度的早期下降」,與先前一些理論提及的相同。

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的TESS觀測計畫科學家博伊德(Padi Boyd)表示,「星潮汐破壞現象」極為罕見,在銀河系星系中每1萬年到10萬年才會發生一次,人類能在此時觀測到該現象極為幸運,這次的直擊,有助於科學家進一步認識與推論宇宙間的各種爆發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