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全民種菜」 政府發種子、給補助
記者:工商時報鍾志恆 | 2020-12-06 14:46
星國鼓勵全民種菜。(圖/路透)
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各國封鎖邊境,讓新加坡意識到糧食依賴進口所造成的問題。
人口近600萬人的新加坡,農地總面積約500英畝,僅相當於美國一個普通農場大小,逾九成糧食依賴外國進口。但全球爆發新冠肺炎疫情後各國採取封鎖措施,讓新加坡意識到糧食不能全完靠進口,而開始增加投資以發展國內農業。
新加坡食品局強調星國愈來愈注重內部糧食需求,重要性甚至高於國際貿易。新加坡經濟命脈向來依靠國際貿易,現在則是認為發展農業的任務更重要,但地狹人稠讓其無法採用傳統耕作方式來發展農業。
以科技開發室內農場
為此商界試圖革新農業,把工業建築轉變為垂直式、以科技控制農作物所需種植條件的室內農場。
室內農場種植一排一排像萵苣和甘藍菜等農作物,不用泥土來培植,而是透過自動系統滴下已注入營養劑的水提供養分,以LED燈取代陽光進行光合作用。
高科技室內農場,新加坡近年已發展至逾三十間。部分農場夾雜在半導體工廠與汽車經銷商之間。其中有一間是把停車場頂樓轉化成大型溫室,種植萵苣、羅勒和當地民眾最常食用的菜心。
新加坡希望把糧食自供自給比率目標,從目前不到一成,到2030年時提高至三成。有專家認為這不容易達成,但政府已開始朝這目標前進。
除了政府已對許多家庭派發40萬包葉菜、黃瓜和番茄等各類植物種子,鼓勵民眾在家種植蔬菜外,9月還宣布推出約4,000萬美元補助金,協助擴大高科技農業規模。
食品局資料顯示新加坡的高科技農場,已從2016年的12間增加至目前31間。但不少人懷疑高科技農場的產量規模能否持續大幅增加。
農業科技公司Archisen共同創辦人楊斯文(Sven Yeo,音譯)說,其管理的室內農場Commonwealth Greens專門種植葉菜,每年最高可生產100公噸。
雖然業者的種植技術能控制光與溫度來增加產量,並且沒有蟲害問題而使產量最大化,但場地租金與所消耗電力為業者最沉重的經營成本,是限制產業規模擴大的主要障礙。
Archisen為此透過常溫方式和設法增加室內農場的自然光源,來削減電費支出讓種植效率最大化。
面對進口農產品競爭
即使降低營運支出,新加坡生產的蔬菜價格仍然很難跟鄰國馬來西亞競爭,因為後者土地供應充足和人力成本低廉。更重要是,新加坡沒有像美國和日本那樣,以關稅保護本地農業來對抗進口農產品的競爭壓力。
楊氏強調在新加坡這種租金和電費等經營成本高昂的地方,所種植蔬菜很難跟進口貨競爭,對業者來說,是內外夾攻的雙重壓力。但他仍看好發展機會,因為在新鮮食材需求帶動下,高科技農場能最有效率地滿足本地市場。
雖然他預期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回收當初所投資的成本,但估計明年中的銷售額就能超過營運成本。
另一農業公司Sustenir Agriculture依靠政府補助,和自動化系統播種等方式,讓其每年生產約90公噸的蔬菜。現在計畫透過擴大種植空間,要把產量提高四倍,並準備自動化包裝來提高出貨效率。
即使專家認為新科技無法改變新加坡對進口糧食的依賴,但食品局糧食供應策略司司長吳偉豪說,政府會協助高科技農業的發展,強調多層式室內農場跟傳統農場相較,使用相同的土地面積,前者蔬菜產量是後者10倍到15倍之間。
他說,科技是讓室內農場產量能遠超傳統農場的關鍵。